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二试题库 > 月考 >

初二语文下册复习:课文知识点解析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1 藤野先生
    1.这篇文章在时间上,前后跨越了二十年;地点由国外到国内,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又都有许多变迁;因此涉及的人物和事件必然很多。但仔细读来,主要两个人物:一是藤野,一是作者。试分析这两个人物的艺术形象。 答:
    藤 野
    作 者
    (1)衣着简朴
    (1)对东京清国留学生腐化生活的反感
    (2)为作者精心添改讲义
    (2)途经“日暮里”、“水户”勾起作者的忧国之思和对爱国志士朱舜水先生的敬仰
    (3)当面订正解剖图
    (3)受到日本所谓“爱国青年的侮辱、诽谤,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4)为作者勇于解剖尸体而高兴
    (4)看到电影里枪毙中国人的情景,痛感必须改变“中国是弱国”的现实,于是毅然弃医从文,寻求救国之路。
    (5)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
    (6)与作者的惜别
    2.这篇文章着重写藤野先生,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的?答:
    举 例
    思想品质
    1
    先生检查并订正“我”抄的讲义
    表现先生工作认真负责
    2
    纠正“我”绘的解剖图
    表现先生对学生严格要求
    3
    对“我”敢于解剖尸体感到放心
    表现先生热情诚恳
    4
    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
    表现先生的求实精神
    3.这篇文章既然重点写藤野先生,从文章内容上看,写清国留学生的所作所为;日本“爱国青年”的所作所为,似乎与藤野先生无大关系,认真思考,这些内容与叙写藤野先生有何关系? 答:本文记叙抒情的对象是藤野先生,但在五千字的文章里,正面写藤野先生的不过两千字,其余文字表面看来与藤野没大关系,但实际上“形断意连”,笔笔都是为了衬托藤野先生。总体来看,作者写清国留学生和日本“爱国青年”,是在写与藤野相识、相交、相别的社会背景。
    4.鲁迅去日本留学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离开东京?他为什么学医?又为什么弃医从文?这些都表现了鲁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 鲁迅原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曰本学医的。
    (2) 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去往仙台见到藤野的缘由。
    (3) 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4) 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对藤野作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决心弃医从文是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2 我的母亲
    1.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答: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性格特点?
    答: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1) 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2) 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3) 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4) 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5) 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性格特点: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活。
    3.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她与家人相处有哪些特殊的困难?
    答:在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训导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如何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4.在最后一部分,母亲对我的影响是怎样的?作者想起母亲时,有着怎样的感情?
    答:学生讨论,好脾气、能宽容人、体谅人。感谢母亲。
    3 我的第一本书
    1.“我的第一本书”指的是小学一年级国语课本,它还有什么其它含义?
    答:“我的第一本书”还表明了这第一本书在作者人生中的分量。
    2. 如何理解课文的最后两句话“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答: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情、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人不能忘本”的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既是作者的课本,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情感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的,现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4 列夫·托尔斯泰
    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本文作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揭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
    2.本文两部分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第一部分是对托尔斯泰外貌的真实刻画,这也说明了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写他的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为了在下文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字里行间也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3.如何理解“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答:托尔斯泰到了晚年才实现了他的世界观的转变,他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对富裕而有教养的阶级的生活及基础——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托尔斯泰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
    5 再塑生命
    1.文中的“我”和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人。
    答:“我”是一位好学、聪明、坚毅而情感丰富的人。
    莎莉文老师热爱海伦,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可以说她是一位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2.本文的标题有怎样的含义,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本文的标题有三个含义:一是“爱”使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二是指莎莉文老师让“我”回到自然,理解自然。三是指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这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答:作者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和引导下,领悟到了爱的真谛,这种爱的感觉和体验让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