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二试题库 > 月考 >

初二语文上册复习:单元综合检测卷与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点拨:要抓住句中重点词解释。
    15.都督开始为什么对王勃的欣然接受不高兴?后来又为什么改变态度?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答案:都督想让自己的女婿在宾客前出出名,而王勃年少气盛,不知谦让,都督因而生气,没想到王勃却真的写出了让人心悦诚服的文章,都督也就改变了态度。
    点拨: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要想回答正确,需熟读文章,并抓住关键句来分析。
    16.王勃的创作过程有何与众不同之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答案:王勃写文章,并不打草稿,而是蒙头大睡,醉来时就可一挥就就,并不作更改。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8分)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三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得肉,妻子衣食公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7.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4分)
    (1)啖粥而坊 音:_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_
    (2) 辄以水沃面 音:_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_
    (3)食不给 音:_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_
    (4)乃至被谗受贬 音:_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_
    答案:(1)dàn 吃 (2)zhé 往往,总是 (3)jǐ 供应 (4)chán 说别人坏话
    18.“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释句是(2分)( )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答案 :B
    19.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1)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2)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答案:(1)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 (2)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20.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 (2)为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 (3)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
    21.“先下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俺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4分)
    答案:揭示主题
    三、作文(40分)
    22.我们在生活中,有很多游览活动。把你的某次游览的所见所闻写出来,让大家共同欣赏我们的美好家园。
    要求:叙述与描写相结合,500字左右。
    答案: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