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写作背景,赏析并积累名句。 2.理解诗人在诗中控诉战争的情感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真正理解战争与和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 ⑴耶娘妻子走相送: ⑵哭声直上干云霄: ⑶或从十五北防河: ⑷纵有健妇把锄犁: ⑸况复秦兵耐苦战: 2.本诗是一首叙事诗,它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3.“行人”的直接倾诉,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不义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作者:杜甫 (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 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释题:“行”的读音xíng。“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这首诗属于歌行体。歌行体的诗长于叙事,且 多含感叹之意。 “车辚辚—干云霄”: 一幅震人心魄的送别画面 兵车行 “道旁过者问行人—结尾”:叙述行人的答话 古今异义: 行人弓箭各在腰(古义:行役之人;今义:在路上走的人) 爷娘妻子走相送(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妻子)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古义:华山以东的地方;今义:山东省 ) 1.“行人但云点行频”的意思是频繁地征兵,许多唐诗研究专家认为,这“点行频”是全篇的“诗眼”。请分析其理由。 【解析】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万民无辜牺牲,全国田亩荒芜的根源;从一个征夫出征的场面,推及到过去已经发生多次;而“点行频”的原因则是“武皇开边意未已”,其结果是田园荒废,民不聊生。 2.杜甫为什么让役夫讲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这样的话呢?是不是重男轻女的观念真正变了呢? 【解析】如果说在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观念属于“正常”,那么重女轻男则是“反常”。这种反常观念是战祸未已,征兵不断,“边庭流血成海水”所造成的,是异常的苦难造成了“正常”观念的被扭曲,而不是封建意识的真正改变。诗人这种翻案之笔,反常之语,正最大限度地道出了役夫们内心的愤激和控诉。 是不是真的生女儿好呢?诗人没有说,也不必说。因为如果都是生女儿的话,无可嫁之“比邻”;退而言之,纵然“生女犹得嫁比邻”,可是比邻之男何处寻呢?由此可见,生男生女都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诗人留给读者的思考是多么深刻啊!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车辚辚( ) 荆杞( ) 声啾啾( ) 生男恶( ) 2、翻译下面句子 ⑴武皇开边意未已: ⑵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3、诗句填空 ⑴问君能有几多愁? ⑵昨夜雨疏风骤, 阅读整首诗,回答问题 4.“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4句诗是从两个角度描写送别场面的。这两个角度是: 和 。 5.“走”是跑的意思。诗中哪些动词表现出“走”的动作? 答: 6.诗中例举一个十五岁出征,四十岁还在戍边的“行人”。这一事例是非常典型的。为什么说是“非常典型”的呢?请简答。 答: 7.从“边庭流血成海水”写到“汉家山东二百州”,对表现主题有什么好处? 8.“未休关西卒”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诗回答。 9.“租税从何出?”与哪一诗句照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