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二试题库 > 月考 >

初二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随堂复习题(含答案)(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三、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表转折,但是)伯乐不常有。故虽(即使)有名马,祇(只是)辱(受屈辱)于(在)奴隶人之(结构助词,的)手,骈(两马并驾)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因为)千里称(著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吃)或(有时)尽粟一石。食(通“饲”,喂)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来)食(通“饲”,喂)也。是(这)马也,虽(虽然)有千里之能(能力),食(吃)不饱,力不足,才(才能)美(美好的素质)不外见(通“现”,表现),且(尚且)欲与常马等(同样)不可得,安(怎么)求其能(能够)千里也?
    策(用鞭子打)之(代词,它,指千里马)不以(按照)其(代词,它的)道(正确的方法),食(通“饲”,喂)之不能尽(竭尽)其材(通“才”,才能),鸣之(无意义)而不能通(通晓)其意,执(拿)策(马鞭)而(表顺接)临(面对)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难道)真无马邪(通“耶”,相当于“吗”)?其(恐怕)真不知马也。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二、翻译句子。www.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3.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喂养它。
    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7.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到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8.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三、理解
    1、用课文原句填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被埋没的悲惨遭遇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主观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6)本文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2、简要说说本文中“千里马”“食马者”“伯乐”的寓意(象征意义)。
    千里马:寓人才;食马者:寓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
    4、请从语言、内容方面分析第三段第一句话的表达效果。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食马者“不知马”的种种表现,表现了作者对食马者的浅薄昏庸、愚妄无知的批判、讥讽与强烈的愤慨之情。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借千里马被埋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6、通过本文我们可以看出韩愈怎样的人才发展观?放到当今社会来看,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如果统治者不能发现并任用人才,人才就会被埋没。(第二问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