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后,我把从林阴小道上飞进报纸和杂志的诗行寄给了山里的妈妈,并写了一段话:“妈妈,从你身边飞出的那朵娇嫩的蒲公英,不仅学会了飞,而且还懂得怎样才能飞得更高了。” 很快,妈妈回信了,信里夹了一幅水彩画:一片蓝色的天空下,有一座开满了白色蒲公英的小山坡。画上题有一行字:山里的孩子。 从这幅画里,我读出了妈妈心中那片诚挚的向往—— 蓝天下,一群群孩子,明亮的双眸,痴痴地凝望着山坡上一朵朵白色的蒲公英,口里欢快地唱着: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吗?(选文有改动) 9.文章第一段中写“火红的杜鹊、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有什么作用?(3分) 10.找出文章中最能体现蒲公英性格特点的一句话,把它抄下来。(3分) 11.文章中三次运用了“飞来飞去”这个词语,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12.文章最后一段中“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是什么?(4分) 13.请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3分) 三、古诗文阅读(26分) (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7题(10分) 虽有嘉肴 《礼记》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3)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 教学相长也 15.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D.其/此之谓乎 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学学半”意思是教育别人,能学习一半。两者意思完全相同。 B.作者先以美味佳肴作比喻,然后引出真正要说的“学”的问题,这种写法,形象感知在先,抽象论理在后,使读者容易感知,从而将道理论说得明白易懂。 C.“教学相长”“学学半”都是因为我们在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 D.文章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学习上,热心帮助别人,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8-21题(12分)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 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8.《河中石兽》选自《 》,作者是 ,字 (3分) 19.解释下 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 山门圮于河( ) ⑵ 棹数小舟( ) ⑶ 如其言( ) ⑷ 不亦颠乎( )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是非木柿,岂 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