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下列句子中“之”的意思与“乃悟其盘中之丸”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一人之蛇成B.余当为除之 C.项为之强D.心之所向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佛作引手取物状。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 译文: (2)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译文: 11.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从选文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16分) 听雁 付秀红 (1)去听大雁的叫声吧,我总以为,那“飞啊,飞啊”“嘎嘎”的声音是世间最美的音乐。冷了,树变瘦了,一地枯黄,高粱只直剩下了茬子,落寞地立在地里,早已没有了刚成熟时随风摇曳、沙沙作响的神气,傍晚的冷云酝酿着秋雨,正是“八月初一雁门开,鸿雁南飞带霜来”的时节。 (2)在这萧杀季节,我常置身于北国的旷野,听离开家乡的大雁的鸣叫。它们极为守时,深秋的风一吹,它们就踏上展示生命耐力的征程,把迁徙的梦变成现实。 (3)它们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用号子般的叫声给同伴鼓舞,那高亢的鸣叫似呼吁朋引伴的呼喊,又极像行军歌那极有气势,不断唱和的声音,十里八里之外都听得到。此时听雁,你会精神为之一振,力量陡增。 (4)“头雁”是雁阵的灵魂,在“飞啊飞啊”的呼喊声中,雁一只又一只,次第展开,如一章章无尽的诗篇。在“人”字尖上飞动的“头雁”最费力,它用翅膀尖的扇动为后面的大雁带起一阵风,从下面往上面送,这阵风依次传递下去,能把后面的小雁和老雁轻轻地抬起来,这样小雁和老雁才不会掉队。雁阵这种节省体力的方法,让人感动。而“头雁”是没有那阵风能利用的,它是创造者不是享受者。为避免疲劳,迁徙中的雁阵会不断更换“头雁”。一旦雁阵整体减速,在头雁“嘎嘎”的提醒声中,队伍便会由“人”字换成“一”字。它们懂得智慧、互助和全力的内涵,高旷的风不断跑不,拂过一只一只的雁翼,把仁爱洒向一路云空。 (5)大雁南飞是一种洗礼,也是一种挚爱。在南飞的过程中,大雁的爱情尤显坚贞。大雁一生从不独活。一只母雁若在半途死去,另一只公雁也会自杀或郁郁而亡。我听大雁叫,有时会听出那声音里的凄楚,或许是单雁不远飞吧!雁在,爱才在。 (6)心中涌起了莫名的感动,雁是秋天的胡琴,胡琴是南飞的雁。岁月里还有什么声音能够这样美?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闭着眼听,在心中画一种境界,风吹过,发微动。能陪我来听这场雁的艺术表演的,是心。 (7)秋空出奇地静谧,然后是雁声穿越而来,蔚蓝而又澄明。情依依,霜淡淡,万水千山,用心灵来听雁。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4年第三步期,有改动) 12.文章第(1)段描写秋天原野的景象,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3.欣赏文章第(3)段中的画线句妙处。(4分) 答: 14.简要概括文章第(3)-(5)段是如何围绕“听”来组织材料的。(4分) 答: 15.综观全文,结合自身实际,说说从大雁身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5分) 答: 阅读达?嘎日玛(蒙古)的《我那莽撞的17岁》一文,完成16-19题。(19分) (1)青青的山坡上,报春花正次第开放。查玛采撷枯草中的报春花,身子一起一伏。她偶尔左右看看,阳光照在她长长的睫毛上,闪闪发光。 (2)我喜欢她却不敢接近,远远地望着她。那头牛犊却形影不离地跟着她。它去年冬天刚刚出生,查玛用心呵护,它长大后便形影不离地跟着她了。 (3)我若是那头牛犊多好,能够得到她轻轻地抚摩……查玛一定不怎么喜欢我。谁会喜欢衣衫褴褛、瘦若干柴的邻家17岁男孩呢?那时我们刚刚迁徙至此。我只有在需要牛奶时才去查玛家。那家的女主人和蔼可亲,她给我装了满满的两瓶牛奶之后,又给了我一些牛初乳。在一旁蹬着缝纫机忙碌的查玛看了我一眼,微微一笑。我在回家的路上脑子里满是查玛的微笑。我暗暗想,我一定要想尽方法博得查玛的欢心。查玛喜欢花。那次她赶牛犊时,我捧着一大束报春花出现在她眼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