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一试题库 > 月考 >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同步测试题(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15、本文通过指出“人们一贯以气温的高低来作判断环境冷热的惟一指标”这一说法的片面性,说出人体的冷热感与什么因素有关系?(3分)
    16、写出在24℃空气中,人们会感到不冷不热,十分舒适的原因。(3分)
    17、第二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意在说明什么?(3分)
    18、写出本文运用下定义说明方法的一句话。(2分)
    19、“一般风力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快、越多”中“一般”一词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3分)
    (四)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22分)
    望洋兴叹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若,海神名)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6分)
    (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      )  (2)不见水端 (      )
    (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 (4)望洋向若而叹曰 (      )
    (5)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 (6)始吾弗信 (      )
    21、辨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6分)
    (1)闻道百 (      ) 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       )
    (2)始吾弗信(      )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
    (3)堂若者 (      ) 以为莫己若者 (      )
    22、翻译下面句子。(3分)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3、这段文字描写了哪两种景物,有什么作用?(3分)
    24、你知道“望洋兴叹”这个成语的本义和比喻义吗?(2分)
    25、你是怎样看待文中的“河伯”的?(2分)
    参考答案
    《化石吟》:
    1、(1)hái(2)qián(3)cōnglóng(4)mǎ(5)shì   2、(1)物质由于长时期的风吹雨打或微生物的侵害而破坏。(2)变得虚幻,不存在。(3)在水面以下行动或秘密行走。(4)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很长的时间。(5)青翠茂盛。(6)称赞而且佩服 3、势  扬  享  待  伎  砭  衷  化 4、肉体 / 虽 / 早已腐朽 / 化为乌有,生之灵火 / 却 / 悄然潜行 / 在地下。黑色的躯壳 / 裹藏着 / 生命的 /  信息,为历史 / 留下 / 一本 / 珍贵的 / 密码。 5、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6、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7、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8、诗歌分为三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9、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 林木葱茏、幽雅。10、们可以从化石中发现许多信息。11、事件的推移和生命的进化”;相应的句子为“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的向近代迸发”。12、以从化石所表露的信息中探索历史发展的秘密,让人们去探究。13、复的关系,强调化石为我们提供的信息。14、化石拟人化,讲述了人类与自然的变化历程。15、文中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16、世界不是由所谓的神创造的,世间的万物都是自然进化的结果。17、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 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18、“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说明化石是地球历史的见证,这样设喻,生动形象,将抽象的事理具体化。19、“你”是指“化石”;这是一种拟人的手法;用第二人称显得自然、亲切,便于抒发自己对化石的赞叹之情。20、是自然界里 的一种沧海桑田的变化;如地球历史上恐龙时代的兴盛与堙灭等。(只要能选取自然现象的变化来说明即可)21、“死”指没有生命。总领全文。22、不能删去。“可能”表示猜测“石头有光滑的擦痕”的原因。“竟”表示对某些生物的尸体完整地保存下来感到意外。如去掉则改变原意,表意不准。23、化石是历史的见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24、总结上面内容并进行评价。全文的结构关系是总——分——总。25、从“也”可以看出。四个例子。2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7、云从窗里出。28、略。
    《看云识天气》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