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检查背诵第一、二小节。 2.归纳文中重点字、词、句的相关知识。 教师采用投影或印发相关提纲,列出所要归纳解决的相关字、词、句,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提问,教师纠错、明确,在课文注释及“思考和练习”的基础上补充。 (1)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 则 连词①顺接,就,那么。(则移其民于河东、则何如)②转接,却。(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以 介词,①用、拿、把清以战喻(用)树之以桑(拿)申之以孝悌之义(把)②介词,凭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③介词,按斧斤以时入山林④动词,认为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⑤然而,相当于“而”,以卫王宫 (7)应掌握的文言句式 指名学生口译,重点点拨句式及翻译注意点。 ①否定句宾语前置 末之有也 ②介词结构后置 树之以桑 申之以孝悌之义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③判断句 是亦走也 非我也,兵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④固定格式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8)疑难语句的理解、翻译(指导学生翻译,小组合作修改)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点拨:要注意一词多义“食”的翻译,还要把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准确地翻译出来。“涂”是“在路上”的意思,句式是介词结构后置和判断句。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要注意准确地表现孟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表现了孟子对酷政的批评,情感应是激昂的。可译为:(贵族家的)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这些人)却不加以制止,在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官府)却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饥饿)而死,却说:‘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跟拿刀把人杀死,然后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不同?’ 二、分析理解 引导学生重点讨论以下问题: (1)“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点拨:梁惠王自以为自己对于国家较他国国君尽心,自己的政策比邻国好,邻国之民会自动投奔他。可是,邻国之民不见少,自己的国民不见增多。因为他的目的在于增加兵源,老百姓看穿了他,又怎会来“送死”呢?孟子以临阵脱逃为喻,“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风趣地说明,魏国的政策和邻国的相差无几,本质上讲都是虐民暴政,所以不必希望民之多于邻国。本体和喻体的贴切,使孟子的比喻充满了逻辑的力量。 (2)孟子否定了魏国及其邻国之政,那么,他的理想政治——“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先让学生找出概括性语句将第四节分为两小层,再让学生比较两小层列出的项目有什么差异。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适度归纳整理,适当补充说明,适时板书内容框架,然后再引导学生对照板书在课文中划出相关语句,引导学生背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