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一试题库 > 月考 >

初一语文教学设计:《最后一课》12(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二)解决重难点:
    1.指名读(1—6节),要求学生注意“我”在途中的所见所闻和活动。
    提问:“我”为什么想“别上学了”?有几个原因?
    学生答后教师归纳提出:“况且”是连词,用来进一步说明情况。这里表示一共有两个原因,小弗朗士这天迟到了,怕老师骂,特别是怕检查功课,因此很自然地想到了逃学,再说野外的景色又是那么地吸引人。“连……也”句式强调最起码的条件也达不到,“一个字”是起码的条件。
    提问:沿途有哪些景色吸引了他呢?
    答案:(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宛转地唱歌;普鲁士兵正在操练,有趣多了。)
    教师归纳提出:暖和晴朗的天气人人喜欢,画眉是鸟类中唱得最好听的,两个“那么”一个“宛转”强调了环境的美好,看士兵操练,更是小孩子最喜欢看的。这样的环境当然比关在教室里学那种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有趣多了。但小弗朗士还是“能管住自己”,还是到学校了。他不是走,而是“跑去”,是“急忙”地跑去。明知迟到了要挨骂,明知老师要检查功课,还是“急忙向学校跑去”,从这些看来,小弗朗士对学习、对纪律还是比较重视的。
    提问: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他能管住自己?
    学生答后归纳:(1)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只是边跑边猜测,没有停步:“一”表示思想的跳跃,经过一番斗争还是“不停步”。(2)听到华希特跟他开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小结:
    (1)这一段写了上学途中的情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告诉我们小弗朗士有贪玩的一面,他没有学好功课,但还能重视纪律,管住自己,急忙赶到学校。
    (2)文章写到普鲁士兵操练和两年来一直有坏消息,这就巧妙地向我们暗示了时代背景。
    (3)许多人围观新的布告,但究竟出了什么事却并未直接写出,这不仅使行文一气贯串,避免了东拉西扯,又使读者产生了悬念,有力地吸引读者急于读下去。
    齐读(1—6节),并作指导:
    (1)“那么……那么……”“宛转”“操练”“多”“管住”“跑”要读重音,这两节要读出叹赏、兴奋、感兴趣的语气。
    (2)第四节中的破折号表示追忆中断,语气转换,读时要略作停顿,并读出破折号前后不同的语气。
    (3)在心里思量的话要轻声读,喊的话该在句子末尾略为拖长。
    2.读讲(7—10节):指名读课文,读前提请同学注意:到了学校,小弗朗士发现有哪些情况不同往常?
    读后正音,提问:学校气氛与往常有哪些不同?
    学生答后,教师启发学生共同归纳:小弗郎士到校发现了一系列不同往常的情景:(1)平常“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是“安安静静”的;(2)平时对学生要打要骂十分严格的老师,今天“很温和”;(3)老师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礼服;(4)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别是郝叟老头儿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课本。
    小结:这一段通过对比写了教室里不平常的严肃气氛。这气氛使小弗郎士吃惊,也引起了读者一连串的疑问,引人入胜,使小说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同时,它也告诉读者,人们对这最后一课多么重视,为下文作了必要的准备。这种写法能够紧紧地把读者吸引住,值得学习。
    四、作业:
    1.抄写词语:捂 诧异 哽 祈祷 喧闹 郝叟 踱
    2.说说下列各组词义有什么不同:
    平静 摊开 操练 视察 肃静 推开 锻炼 观察 安静
    3.认真读课文,为11—23节分层次,并找出各层大意。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讲第11—23节。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复习:
    1.从到校时的情景看,你觉得小弗朗士是怎样一个人?
    2.教室里那天有哪些不平常的严肃气氛?
    二、引入新课:究竟发生了什么不平常的事?
    1.指名读第11节。
    提问:韩麦尔先生的讲话中用了两个“最后”,你觉得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答案:前一个“最后”表现了他沉痛及愤慨的心情,后一个“最后”提出了希望“用心学习”的原因,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