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一试题库 > 月考 >

初一语文教学设计:《狼》2(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再看第2段,写屠夫投骨拒狼,而狼仍不罢休,照样追赶。说明狼很贪,而屠夫呢?如果仍用两个字概括,可借用文中一个字来组词,这个字是什么?--可用屠夫“惧狼”来概括。
    再看第3段,写屠夫被迫倚在草堆前,持刀而立,准备搏斗,这写了屠夫对狼的什么行为?文中似无可用之字,只能另行考虑。--可用屠夫“御狼”来概括。
    再看第4段,写屠 夫奋起劈狼,随后又劈一狼。这一段很清楚--可用屠夫“杀狼”来概括。
    (3)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恰好是事物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
    那么,这四个自然段,哪是开端,哪是发展,哪是高潮,哪是结局呢?
    关键在于高潮和结局都集中在第4段,第3段不是高潮,第2、3段是故事的发展。这点学生是能理解的。可见怎样划分高潮和结局,应该以文章本身的情况为准。
    (4)文章还有第5段。
    先检查上节课留的作业2,让学生念自己的译文,教师订正并讲评。
    这最后一段如果也用两个字概括,与上面组词形式相同,应是“×狼”呢?
    可用“评狼”二字概括。
    (5)本文前四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前四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前四段是讲故事,第5段是评故事。
    (6)本文的整体结构应该怎样认识?
    本文整体上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叙事,又分四个层次;第二部分为议论。
    这一教学环节是本课时的主体部分,包括串讲、理顺序、明结构。每一个进程均有板书,随讲随写。
    2.理解中心意思。
    (1)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即本文的主体是人,还是狼?
    让学生自由讨论,要求自己的观点必须在文中找到根据。
    此处势必出现分歧意见,可让双方争论,教师不必过早表明倾向。
    统一认识如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提问,给予某种暗示。
    (2)从全文的表现倾向看,本文究竟是写“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必能战胜恶狼”呢,还是写“狼无论怎样狡诈、欺骗,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结论:应是后者。
    本文的中心线索是屠夫,但表现的主体却是狼。
    根据:
    ①标题。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
    ②行文。通过屠夫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狡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
    ③结尾。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
    由此可知,屠夫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智勇敢。
    (3)当然,应该认识到,人和狼的搏斗,矛盾的双方是不能缺少的。狼毕竟是被人战胜的;狼的“变诈几何”,是以人的机智勇敢为条件的。归纳时应将人和狼结合起来认识。
    中心意思:本文表明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这一归纳不应是唯一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概括。
    (4)本文中“狼”显然是个比喻,究竟比喻的是什么呢?
    从《聊斋志异》写狐仙鬼怪从来都是讽喻社会的黑暗、腐朽势力的,作者写这部书主要是“批判现实、表达理想”这一主旨来看,狼显然讽喻的是当时社会像狼一样的恶人、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