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要求 一、领会作者赞美春天,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 三、学习选用鲜明、准确的语言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感情地描绘景物。 要点难点 要点: 一、学习抓住特征、用准确的语言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领会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景物。 难点: 一、通过各种感觉,有感情地描写景物。 二、文章中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写作背景 在193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新编初中国文课本》第四册中,即选录了《春》这篇散文。这大约是目前所见到的本文最早的出处。朱自清1928年曾在《那里走》一文中表示自己要走一条逃避现实的道路,在那一时期前后的其他作品中,也确是反映了这种消极思想倾向。但《春》这篇文章的基调是积极进取的。所以,估计这篇作品的写作时间,是在1930年到1937年之间。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省东海县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该年12月病逝于北平。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段落大意 纵横结合式结构 《春》的结构是纵横结合式。全文分三部分,即:盼春、绘春、颂春,这样安排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纵式安排。第二部分绘春,共描绘了六幅春天的图画,即:春光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春人图,是横写景物,围绕“春”这一中心展开了广阔的图景。最后总的赞颂春天,照应文章的开头。 主题思想 作者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作了全面细致的观察,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表达了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情怀。 作业练习 一、为下面加黑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将其字母序号填入括号内。 1.①水涨起来了 ( ) ②高梁涨红了脸 ( ) A.zhǎng ③物价上涨 ( ) B.zhàng 2.①捉迷藏 (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