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人们怎么能够就这样轻易地忘掉自己民族最优秀的精灵呢? 如何评价鲁迅?鲁迅只是一个文学家吗?鲁迅先生死后,当时左派文人的主将王瑶曾写过一篇具有一定权威性的长文,文中说: “把鲁迅先生仅只是视为一个文人是污辱了鲁迅,至少也是不了解鲁迅……鲁迅从来没有单纯地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文学家,别人当然也不应该这样了解他;虽然在中国新文学的成长中 ,鲁迅先生的作品是必然地占着极重要的地位的。” 那么,如何全面地认识鲁迅?也许以下的文字大致可以反映他的全貌: 一,鲁迅的青年气。 对于鲁迅先生的死,我们觉得是死了一位青年,一位勇敢的斗士。二,鲁迅的思想。他的思想影响于我们的太大;我们有许多思想,自己觉得仿佛是自己的,但却是受鲁迅思想的影响而来的。三,鲁迅的人格。他既忠实又勤勉。四,因鲁迅之死而想到中国人才之少。在鲁迅50岁的时候,他曾自己开过一个著译书籍的清单,在一度清理之后,他不禁感到自己工作的空虚。他尚且还自认空虚,我们应该怎样呢?——我们应该更努力地工作!参见《清华人看鲁迅》,黄延复,《南方周末》200151。 必记名言 1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会有的。 4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5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6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7我们应将“名人的话”和“名言”分开来的,名人的话并不都是名言,许多名言,倒出自田夫野老之口。因为没有钱,就得寻不用学费的学校,于是去到南京,住了大半年,考进了水师学堂。不久,分在管轮班,我想,那就上不了舱面了,便走出,又考进了矿路学堂,在那里毕业,被送往日本留学。但我又变计,改而学医,学了两年,又变计,要弄文学了,于是看些文学书。 8无论是学文学的,学科学的,他应该先看一部关于历史的简明而可靠的书。 9人总有一种理想,一种希望,虽然高下不同,必须有个意义。 10凡活着而且生长者,总有希望的前途。 11泥土和天才比,当然是不足齿数的,然而不是坚苦卓绝者,也怕不容易做;不过事在人为,比空等天赋的天才有把握。这一点,是泥土的伟大的地方,也是反有大希望的地方。 12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总要历些风险。 13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14孩子初学步的第一步,在成人看来,的确是幼稚、危险,不成样子,或者简直是可笑的。但无论怎样的母亲,却总是恳切地希望,看他跨出这第一步去。 附1:鲁迅自传 鲁迅,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之绍兴城内姓周的一个大家族里。父亲是秀才;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到能看文学作品的程度。家里原有祖遗的四五十亩田。但在父亲死掉之前,已经卖完了。这时我大约十三四岁,但还勉强读了三四年多的中国书。 面翻译,也作些论文,设法在刊物上发表。直到一九一○年,我的母亲无法生活,这才回国,在杭州师范学校作助教,次年在绍兴中学作监学。一九一二年革命后,被任为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