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不足之处,刘永胜认为,赵欣使用多媒体的方式虽然总体比较成功,但在表现稻田的起伏上,所用的幻灯片显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这时候,用手势表达稻田起伏的状态,效果也可以很好。从中应该看出,多媒体是用来为教学服务的,用与不用关键在于其是否有效。如果不能有效地辅助教学,还不如不用。 “对于新课程的理解,赵欣还有一些陈旧的东西,即还是在为教案服务。”刘永胜说,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在提问学生“河里的荷花是什么样的?”这一细节时,第一名学生说了颜色,第二名学生说了形状,说得都很好。但是,老师没有即时评价,又将学生导向颜色,在把没有说出来的紫色说出来之后,才予以了肯定回答。事实上,这种反复无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也就是说,课堂应允许学生有各自不同的感悟和体验。课堂的预设与生成谁主谁辅一定要认清,毕竟任何课堂都是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记者感悟 听刘永胜的评课,笔者想到一个故事:有一个技术高超的修理师,什么问题都难不倒他,不过他的收费也比较高。有一次,他去一家工厂修理机器。问了情况之后,他在机器旁这看看、那听听,然后在一个地方画了一个圈,并告诉厂长,问题就出在这里。厂长修理了画圈的地方之后,一试机器果然没问题了。作为报酬,厂长给了修理师1000美元。有人感到不服气,对他说:你画个圈就能赚了1000美元,太不公平了吧。修理师说:画一个圈其实只需要1美元,而找到需要画圈的地方则需要999美元。 应该说,任何课堂教学都有优点和不足。找出课堂的不足也许并不难,但在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下手”,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才更显评课者的“功力”。在这一点上,刘永胜很像前面提到的修理师,看似随随便便的几句点评,其实都是新课改老师需要注意和加深理解的地方,即现代教学理念的关键之处。经过巧妙地一点一拨,被评课者对自身的认识更到位,甚至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而点评一旦达到了这种层次,评课也就实现了效果的最大化。 给别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碗水。在做校长的16年中,刘永胜教了十多年的课。正因于此,一些老师出现“常规性”问题时,他才能马上指出来,使评课成为减少教学失误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在刘校长的心里,始终有把尺子,那就是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习惯,具有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与能力,具有收集、处理和使用信息的意识与技巧,为他们日后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事实上,这也是衡量评课优劣的无二法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