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布置课外作业。 A、用"仄仄 光景 无聊 打量 朦胧"等词造句。 B、试用自己的语言发复述课文。 C、完成练习四。(理解句子) 八、说课精要:安排诵读环节或范读,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理清思路。 九、教学结构:简介作者--掌握词语--诵读文章--理清思路--提问--学生交流解答--小结 十、教学后记: 小橘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语言、动作两方面入手,分析小姑娘的人物形象。 2、简单分析"小橘灯"的象征意义。 3、学习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点 目标1 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工具 课体制作 教学过程及其步骤 一、课前三分钟 3` 1、抽一学生简述《小橘灯》的故事情节。 2、教师以此导入新课。 二、小姑娘的形象分析 20` 1、请一学生配乐朗读第8自然段(即小姑娘制作小橘灯的过程),请一学生制作小橘灯,其他同学边看边感受这个制作过程。 2、指名学生谈谈制作的感受。 3、教师顺势提出一问题:"刚才从同学的表演中,我们看到了小姑娘的心灵手巧,现在,请同学们紧扣文章,从她的语言来分析小姑娘的性格特征。" 4、学生边读边划出语句,并归纳出她的性格特征。 5、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回答时边读边分析。 6、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析,适当补充,并进行思想教育,(学习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三、分析"小橘灯"的象征意义。15` 1、放一段小姑娘送我上路时一段录像。 2、教师出示问题:"为什么作者在提着小橘灯上路时想得那么多?究竟"小橘灯"象征什么?它和小姑娘之间有何关系?你自己如何理解? 3、小组交流,抽查2、3名学生回答。 4、教师总结式归纳。 ("小橘灯"使人联想到一线光明,联想到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性格的可贵,从而给人鼓舞。用"小橘灯"作标题深化文章的主题,把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性格刻画得更加可爱、可贵。) 四、口头说话训练 5` 教师指出写文章时要明确主题该是什么,如何揭示主题,指导学生刻画人物时要注意从语言、动作两方向入手,即时抽1-2名学生口头作文。(描写同桌) 五、总结扩展。 1` 学了《小橘灯》以后你能联想到其他什么呢? 六、布置作业 1` A、描写班里的一个同学,写300字左右的文字。 B、写学习《小橘灯》后的体会,字数不限。 C、根据《小橘灯》的故事情节,排演一个课剧本。 七、说课精要: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时,教师不必拘泥于正确答案,让他们有一个发挥的时候。 八、教学结构:导入--配乐朗诵--谈感受--分析形象--交流--口头说话--小结 九、教学后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