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一试题库 > 月考 >

初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30《诗词五首》(4)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3.教师点评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上片写景,用寂寞清秋的夜色烘托一个皇帝变为囚徒孤寂愁苦的心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另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下片用一个具体的比喻,把离愁比喻成乱麻,剪不断,理还乱。这离愁,不是一般的暂离故乡,而是亡国之愁。作者由一个皇帝变成一个囚徒,屈辱的现实生活,迫使他体验到一般人所尝不到的生活滋味。这个比喻深刻地反映出作者切身感受的无可解脱的愁苦。
    这首词写出一个亡国的皇帝成为囚徒后切身感受。黄昇《后来诸贤绝妙词选》卷一题往:"此词最凄惋,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
    4、学生齐读这首词。
    (四)《观书有感》
    1.学生集体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节奏、感情。
    2、教师简介作家作品
    这首诗选自《朱文公文集》,作者朱熹(1130-1200),字元晦,南宋著名理学家。
    3.教师点评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开句用一个比喻,把半亩方塘比喻成一面刚打开的镜子。突出水的清亮。第二句写天光和云影一齐映人水塘,不停地晃动,暗示活水不停地流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者问水塘为什么如此清澈,因为有源头的活水不断地流来。诗表面上写水塘清因有活水来,实际上是比喻作文章如何来的新的材料、新的主题、新的构思、新的手法、新的语言,要靠平时不断的积累。从生活中积累,从诗书中积累。只有不断的积累沉淀,才能写出好文章。设喻巧妙。
    (五) 清平乐
    1.集体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节奏、感情。
    2.教师简介作家作品
    《清平乐》选自《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
    3.教师点评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写农家房屋矮小及房屋旁溪边的自然景色。如水墨画,几笔勾出农舍及周围环境宁静清幽。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既然有环境描绘,必有人物点缀。作者从带醉意吴吉入笔,写出一对白发翁姐说着柔媚的吴语互相打趣。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农家儿忙着各自的农活;最可爱的是顽皮、淘气的小儿子,也在溪头剥莲蓬。一个卧字写出小儿顽皮、淘气的动作。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农家耕乐团。刻画了农家信然自乐的生活景象。也表现作者对人民生活的关切。语言清新、活泼、流畅。
    4、学生自由朗读,若有不明之处提出来,集体解决。
    四、小结
    《相见欢》是词,写出一个亡国的皇帝成为囚徒后切身感受的无可解脱的愁苦。《现书有感》用水塘清因有活水来比喻作文章要善于从生活中从书本中吸收营养。《清平乐》描绘农家治然自乐的生活景象,也表现作者对人民生活的关切。
    六、布置作业。 1`
    A、背诵这三首词。
    B、默写诗词五首。
    C、根据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或词,写一段赏析的文字。
    七、说课精要:古诗较难理解,因此以教师讲解为主。
    八、教学后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