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一试题库 > 月考 >

初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黎明的通知》(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艾青《诗论)第20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2.导语。黎明、是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萌芽。,这自然界的平凡现
    象,平时有多少人注意过它?又有谁能用自己的生命去体现、体验那每
    一个蓬勃而出的黎明呢?本诗的作者以诗人特有的敏感。捕捉到了胜
    利、希望的信息。满怀热忱地“寄寓黎明”深情呼唤。请注意理解是:
    “黎明”要求诗人替它而不是“黎明”亲自向人们发出通知。我们还当注
    意到黎明到来这一自然现象是不可抗拒的,而本诗又一定要诗人提前
    通知人们它的到来,其意义又当怎么理解?请朗读这首诗。
    三、正课——
    1.朗读诗歌。(或听录音,或听老师范读,或同学朗诵或齐读)注意
    读出诗人的感情。
    2.朗读诗歌要讲究节奏,可以按音节划分节奏,也可以按意义单位
    划分,强调按意义单位划分这首诗的句子节奏,并有节奏的朗读。
    。举例: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
    3.本诗布局谋篇,层次井然,请给诗歌分段,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按对象的不同,分三段。
    第一段:第一节到第六节。
    这一段写黎明要求诗人向人们带去它即将到来的消息。
    第二段:第七节到第二十八节。
    这一段写黎明让诗人告诉所有的还在黑暗里的苦难的奋斗的人们
    做好一切准备,迎接它的到来。
    第三段:第二十九节到完。
    这一段写黎明要求诗人向人类宣告:黑夜即将结束,曙光已在前
    头。
    4.朗读第一段,想想为什么黎明要求诗人而不是自己亲自向人们
    发出通知。
    朗读、思考、议论。
    明确:艾青是从绘画转向写诗的,他的诗歌创作受到印象派绘画的
    很大影响,从而形成了自己感知世界和艺术地表现世界的基本方式:迅
    速而准确地把握感觉印象,并将之清新而明晰地再现为视觉现象。他
    的诗情、诗思不是抽象空洞的而是被丰富敏锐的生活感受所充实。
    明确:黎明、毕竟是自然界的一种平凡现象,如直接由它向人们发
    出通知,显得抽象且不易被人们所接受。改用诗人来转达它的通知,此
    时的诗人在人们心中已有了较大影响,通知由诗人转达无疑会更具体
    更易被人们接纳。大大增强了本诗的战斗性。
    5.提问:这一段和全诗一样采用了第一人称,这样写的好处是什
    么?
    文学创作中,以“我”的身份或角度来叙述事件、描写人物,抒发情
    感为第一人称写法。“我”可以是作者自己,也可以是虚构人物并在抒
    情性文艺作品中最为常见。
    明确:增强诗的真实感。让读者在倾听黎明对诗人的要求中接受
    了黎明的通知,同时藉此提高了诗的战斗性。
    四、小结
    诗歌一开头,就用第一人称“我”,明白地向诗人提出要求,通知人
    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并明确地表明“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
    将带温暖给人类”,这一写法贯串全诗,显示了诗人对人类至高境界的
    渴望与追求。
    五、作业
    1.课后练习二第一题。背诵这首诗。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1.qi2()愿2.街qu2()3.han1()声
    4.鸡shi2()5.污秽()6.虔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