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一试题库 > 月考 >

初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21《桃花源记》(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标记 寻向所志 对着 眈眈相向
    四、教师小结(完成目标3)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七岁了。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五、布置作业
    A、背诵全文
    B、思考课后练习题。
    C、写一读后感。
    六、说课精要:采取学生自主试译,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背诵文言课文。
    2.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
    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重点:目标2 目标3
    难点:目标3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课外阅读读后感)3
    二、导人
    上节课我们已疏通了文章意思,这节课我们一起分析文章的内容。
    三、课文分析
    1.朗读课文,抽查一男同学背诵课文。(完成目标1)
    2.请一学生讲讲文章的大概内容。
    3、教师出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目标2)
    (1)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3)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4)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
    (5)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6)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8)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9)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目标3)
    4、抽查回答,学生不同意见发表。
    四、小结(完成目标3)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
    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
    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
    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中心思想)
    五、布置作业
    A、完成课后练习3、4、5。
    B、根据练习2写一小段文字。
    C、写一篇读后感,字数不限。
    六、说课精要:通过问题式教学法,让学生理清文章线索。
    七、教学后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