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语言质朴、平淡,没有雕琢痕迹,却在看似拉家常的娓娓言谈中透露出一份真情实感。全文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记录了发自内心的真情独白,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四、课文教读方法建议 这篇文章细腻感人,不要当作一般的记叙文教读,也不要从记叙文六要素入手,而应当反复默读,从整体上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力求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阅读时,可引导学生参照如下的步骤进行: 1.先浏览一遍,只求粗知,不求甚解。 2.再读一遍,了解故事的梗概,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知道作者在文中写了哪几件事。 3.读第三遍时,注意文中的几件事是怎样贯穿起来的。找出与金盒子相关的描述,并进行分类:哪些是叙事的,哪些是抒情的;哪些是写高兴的事情的,哪些是写哀伤的事情的;哪些是记实,哪些是回忆。进而,理解金盒子在文中主要起的作用。 4.在仔细体味的基础上,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思考被感动的原因,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 1.学习金线串珠的写作手法。 2.品味质朴平淡而感情至深的语言。 难点: 对文章的主题的深入理解 本文对骨肉亲情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既写了兄妹情,又写了姐弟情,还写了父女、母女情;既写了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乐融融的亲情,又写了遭受巨大不幸时的悲痛。文章前半部分主要写兄妹情,后半部分主要写姐弟情。我由于身份的变化而有不同的经历和情绪。而这一切都与金盒子密切相关。对父女情母女情的描述贯穿始终,与兄妹情、姐弟情相交织,使家庭亲情表现得更为浓烈、深厚。 教学过程: 1.先浏览一遍,只求粗知,不求甚解。这一遍浏览还应当疏通字句,解决词语障碍。 2.再读一遍,了解故事的梗概,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知道作者在文中写了哪几件事。 这一遍阅读时,教师应当督促学生圈点批注,在文章字里行间做记号,注明所发生的事件或关键句子。 3.读第三遍时,注意文中的几件事是怎样贯穿起来的。找出与金盒子相关的描述,并进行分类:哪些是叙事的,哪些是抒情的;哪些是写高兴的事情的,哪些是写哀伤的事情的;哪些是记实,哪些是回忆。进而理解金盒子在文中主要起的作用。 4.在全班进行交流阅读的成果,讨论明确以上过程中布置的的思考题。 明确:金盒子在文章中,不仅是叙事的线索,而且还是抒情的依托。年幼时,金盒子是我和哥哥的宝物,是乐趣的所在,是不可分离的良伴,还是我与弟弟争抢的玩具。哥哥、弟弟去世之后,金盒子里装载着太多的回忆和思念。它不仅是一种纪念,而且是骨肉情爱之所系。它由寂寞中的良伴,变成逗人伤感的东西。我可以对它倾吐满心的忧伤委屈,可以捧着它尽情一哭。随着人事的突然变化,我对金盒子的感情也波澜起伏。睹物思人,百感交集;痛悼之心,与日俱增。金盒子的故事,见证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架构了一篇催人泪下的美文。 5.在仔细体味的基础上,请学生找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思考被感动的原因,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在全班交流。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个人情感的体验,倾听学生发言,及时激励评价,对体会深入、有质量的发言要大力表扬。 手段: 反复默读与讨论相结合 设计思想: 新课标指出: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板书设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