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译法 关于《狼》中“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一句的翻译,我们认为有的《教学参考资料》的译文不妥当。现将原文和译文抄录如下: 原文: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译文: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下来了,另一只狼仍跟着屠户。屠户再扔骨头,后一只狼停下来了,前一只狼又追上来。 原文的“前”“后”是表明狼得骨的“先后”,还是表明狼行走次序的“前后”?我们认为应该是前者,而不是后者。从原文看,仅有一句说明两只狼开始行走的情况:而两狼并驱如故。这里的“并驱如故”,只是说“像原来一样一起跑”,而并没有说一只狼在前面,另一只狼在后面。狼行走有前后次序,是在屠户第一次扔骨头后才有的。因此,正确的译文应该是: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来了,另一只狼仍跟着屠户。屠户再扔骨头,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来了,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却又追上来了。 这里的“后狼”是第一次未得到骨头,跑到前面的那只狼;而“前狼”则是第一次得到骨头,落到后面的那只狼。有的《教学参考资料》的翻译,意思正相反,提出来供同行研究。 教学设计示例1 课题:狼 重点:实词的含义的掌握 难点: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扁鹊见蔡桓公”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启发,就是不要讳疾忌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寓言、故事、童话都往往包含了深刻的寓言,它的意义并不在表面上,所以我们在读故事、寓言时,都要想想这个故事或者寓言后面包含着怎样的道理。今天,我们所学的一则故事“狼”后面同样也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什么呢? 二、教师范读,学生正音正字,初步感知课文。 三、中国学习联盟声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 四、读读、讲讲、议议 (一)学习第一段 1、“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2、请结合图片思考: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二)学习第二段 1、屠夫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2、“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体现了狼的什么品性? 3、“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三)学习第三段 1、请指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 2、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原文回答) 3、狼的表现呢? (四)学习第五段请用原文回答 1、两狼的计谋; 2、前狼假寐的姿势; 3、前狼假寐的神态; 4、前狼假寐的目的;5、后狼径去的目的;6、此节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7、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前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点?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后狼的经过,体现屠夫的什么特点? (五)朗读最后一段 1、作者的感叹是怎样的? 2、用现代汉语解说这句话的意思? 3、“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五、结合幻灯演示的图片复述并背诵课文。 六、片断写作练习:《狼》一文给我们什么启示?(100字左右,当堂抽查交流) 要点: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