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yú 音易错读为yū;指盛液体的敞口器具。 沧:cāng 音易错读为qiāng;指青绿色。 汤:tāng 指热水,开水。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平时你注意观察过太阳吗?说说你的观察结果。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讨论这个问题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意。 1.学生对照注释,自学课文,并找出不理解的字。 2.分组学习,交流学习成果。 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 第一自然段: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游:在这里指游历说服,走访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2)小儿:小孩。 (3)其:指两个小孩辩论、争论这件事。 (4)指名读这一段话,试着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孔子东游,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为什么争论。) 第二自然段: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第一个孩子的想法是什么?读一读原文。 (2)始出:刚刚,开始升起来。 (3)也:语气助词,表示判断成解释的语气。 (4)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个孩子的看法。(他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远。) (5)再说说第二个孩子的想法。(他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近。) 第三自然段: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第一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读一读他的理由。 (2)如:好像。此:这。乎:助词,表示疑问,跟“吗”相同。 (3)说一说他有这样看法的理由。(太阳刚初升时大得就像车盖,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盘盂,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4)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第二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 (2)说说他有这样想法的原因?(太阳刚初升时阴阴冷冷,到了中午太阳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去。这不是离着近的热,而离着远的凉吗?) (3)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为:说。 (2)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孔子不能判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得多呀?”)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一个演孔子,两个演小孩儿,一人当旁白。)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学中让学生读通课文,理解内容。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写作背景作为课外知识让学生了解,增加他们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小学阶级的文言文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文学艺术的博大精神及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教学中倡导学生自读自悟,形成一个互帮、互助、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适时点拨,深入浅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应用多种方法获取新知的能力。学生学习了《学弈》后,对文言文的学习有了直观的感受和理性的认识。因此,在教学教程中,放手让学生通过注释、字典、资料释疑,同时联系《学弈》所学到的知识,采用颠倒语序、增添语句、将古单音词变为双音词等方法,解决文言文中的重难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