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组讨论制表,把同学们分成三个组,第一组阅读第3段,讨论并制出晴天云彩简表;第二组阅读第4、5段,讨论并制出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第三组阅读第6段,讨论并制出云彩识天气简表 7.同学交流如何看云识天气。 8.由多媒体演示云和天气的变化,并伴随音乐,同学们看着画面进行复述。 9.再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这些云低而厚密,是阴雨风雪的预兆,”这是什么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是分类别。 (2)“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这是什么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是打比方。 10.本文的说明方法是分类别、打比方,在文中找出例子来。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句子有: (l)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 (2)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3)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 (4)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 (5)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6)隔着云着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 分类别:光彩有晕、华、虹、霞。 (四)总结、扩展 这篇课文紧扣题目进行说明,层次十分清晰:首先说明春云可以识天气。因为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说怎样看云识天气。这是全文的重点,写得详细、缜密,从高层云依次说到低层云,从象征晴朗天气的云,依次说到带来暴风雨的云,又从云的形态特点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再说到云的光彩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在说明中,从现象入手,进而触及事物的本质。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就是本质。云的种类很多,但说明层次不乱,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后说什么,有助于把“春云识天气”的事理说清楚。最后画龙点睛,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拟题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阅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即最后一段分组拟题,互作答案。 结尾总结全文、点题,同时说明了看云识天气的局限性。 (五)布置作业 在课外,练习看云识天气。试着根据天空中的云彩形状,判断一下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情况,把结果写在教室后墙的黑板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