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在不断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 2.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 3.引导学生深刻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这一主线,进而弄清文章中心; 4.引导学生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联系自己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目标1.2.3 难点:目标 4 教法:"整体感知--自主探求--合作研讨--体验活动"四步教学法 教具:课件,录音机,《梅花三弄》录音带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话题设置: 如果你和家里人或同学们作好了一切准备,兴致勃勃地到某个地方游玩,不料中途遇到天下大雨,你们不得不停留在某个地方,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干些什么? (学生们就这个问题发言交流) 教师总结,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 教师课件展示有关"作者介绍"的图文(教师用书 P35页) 三、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速读,或师生合作,分工读),要求学生边读边做到: 1.对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进行圈点批注; 2.思考:整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概述山中避雨的全过程。 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1): 1.学生边读(边听),边圈点批注,思考问题。 2.学生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就生字词提出来进行交流,相互帮助解答。 3.老师将有代表性问题投影到屏幕上,大家一同解决。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学生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如:第二段引用的诗句是谁的?你能背会全诗吗? 4. 讨论问题:整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概述山中避雨的全过程。 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有关文字,先同桌交流,再小组交流。 学生按男女生各推荐一名代表发言(也可以自愿举手发言),其他学生补充。 五、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2): 课件展示问题: 在山中避雨的整个过程中,作者以及两个女孩的心境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每一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有关文字,先同桌交流,再小组交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