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阅读第一自然段,讨论下列问题: (一)“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与“确凿”是否矛盾呢?你怎样理解这两个词语连用所要表达的意思呢?(从理解作者的思维过程考虑。) (二)“那时”指什么时候? (三)小结一下这部分,说说“百草园”为什么成了“我的乐园”。参考下面的提示和课文中的具体内容。 (提示:作者在《朝花夕拾》中《五猖会》一文里,写了他小时候要到东关去看五猖会,当他笑着跳着就要去的时候,父亲站在他的背后,“去拿你的书来。”“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父亲要他背的是一字也不懂的《鉴略》。可见,鲁迅小时候受的封建家庭教育,也是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他小时候对“百草园”产生极大兴趣,正是因为家庭教育不能满足孩子的身心需要。) 八、阅读第九自然段以后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一)家里人要送十二岁的鲁迅到三味书屋里去了。当时他是怎样想的呢?(从课文内容考虑)他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想法?(联系他的家庭教育考虑)他要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当时他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二)边读课文后来部分,边与”百草园”的生活作比较,填写下列对比表中的空白: 百 草 园 三味书屋 有无限趣味的乐园──( )的私塾 1、景物美丽丰富──陈设( ) 2、生活有趣多彩──学习( ) 3、长妈妈讲神话故事──老师( ) 4、和闰土的父亲学捕鸟──读的书( ) (三)鲁迅先生通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对比,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1、鲁迅小时候爱好的是能增长知识,充满乐趣的大自然,而不是死气沉沉的书屋;2、长妈妈的神话故事使“我”受到教益,老师让“我们”背诵的全是些一字不懂又无聊的东西;3、劳动人民教给“ 我”生活的知识,迂腐的老师却不愿意回答“我”提出的问题。) (四)简要概括: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联系写作时的社会背景思考) 九、探索思考题:(可做可不做) 文章开头说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结尾提到《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时也说:“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文章为什么要以“卖”开头,又以“卖”作结呢?这有什么深意吗? (提示:鲁迅生活在被“有钱人”统治着的黑暗社会。他曾说:“有谁从小康(指家庭经济比较宽裕)人家而坠入困顿(指生活艰难窘迫)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指过程)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