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课《寓言四则》 (建议安排3课时) [学法引导] 本文选了两则《伊索寓言》和两则中国古代寓言。寓言是一种以比喻性的故事来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体裁。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借此喻彼,借古寓今,借小寓大,具有哲理性和讽刺性。因此,学习中要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了解寓意。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喻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蚊子和狮子》讽喻那些自高自大、得意忘形的人;《智子疑邻》教育人们不可因人废言,要看意见正确与否;《塞翁失马》则借一连串的事实,告诉人们祸福相依、好坏共存的道理。 另外,可通过续编或自编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典型例析] 例题:1、在《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虽然没写到赫耳墨斯听到雕像者的话后的表现,但我们想像他最有可能会 ( ) A、愤怒,认为岂有此理。 B、尴尬,因为事出意外。 C、伤心,居然被如此看轻。 D、惊喜,认为可以省钱。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如何结合文章内容、结合寓意展开合理的想像。要解决这道题目,可使用排除法。本文是以神喻人,讽喻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赫耳墨斯正是如此,因此,可先排除C和D。而A虽也符合赫耳墨斯当时的心境,但仔细的揣度第三次发问时赫耳墨斯的心理活动:认为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认为自己的身价能超过父亲——作为最高神的宙斯,并且以卑劣的内心揣度雕像者一定是势利的,对身为商人庇护神的他一定会阿谀奉承,岂料竟遭迎头痛击,被算作“饶头”。 因此,B才能最准确地反映他当时的心情。 参考答案:B 2、选出下面“而”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A、马无故亡而入胡 B、堕而折其髀 C、丁壮者引弦而战 D、而疑邻人之父 解析:本题要考查对“而”字的用法的认识。例句的“而”是表修饰,解释为“地”。题目中,A句的“而”字表承接;B句的“而”字表因果关系——“折其髀”的原因是“堕”;C句的“而”字表修饰,“引弦”是“战”的其中一种方式;而D句的“而”字则是表转折。 参考答案:C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填空题。 1、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和教育的文学体裁叫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均选自《 》,其作者相传是 (国名)的 (人名)。 2、《智子疑邻》选自《 》,作者是 (时代)末期著名 家 (人名),是诸子百家中 家思想的代表。 3、《塞翁失马》选自《 》,此书为 (朝代)淮南王 等编著。 二、引号的作用一般为:A、表引用;B表特定称谓;C表特殊含义;D表强调;E表讽刺或否定。请指出下列句中的引号分别起什么作用。(填序号即可) 1、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 ) 2、忽然,在他的“黑洞”里,他第一次看见一个淡淡的光点在他的手心里移动着。( ) 3、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 ) 三、请给下列成语各配上另一个成语,结成对子。 守株待兔 狗仗人势 雪中送炭 愚公移山 (备选:A、精卫填海 B、锦上添花 C、狐假虎威 D、缘木求鱼) 四、阅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完成下列问题。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如何理解此“笑”呢? 答: 2、《蚊子和狮子》中,蚊子在与狮子战斗前吹了一次喇叭,战斗后又吹了一次喇叭,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战斗前: 战斗后: 3、请分别用一个成语概括两文的寓意。 答:《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4、下列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 寓言往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以神喻人,《蚊子和狮子》是以动物喻人。 B、 两则寓言都采用了对话描写。 C、 两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点明寓意。 D、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构思精巧,文章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伏。 5、发挥想像力,给《蚊子和狮子》安排一个与课文不同的结局,就“蚊子撞到蜘蛛网上之后”想像一段话。 答:蚊子撞到蜘蛛网上之后, 训练二 一、阅读《智子疑邻》,完成下列问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天雨墙坏( ): 而邻人之父亦云( ): 暮而果大亡其财( ): 2、补充下列句中省略部分。 (1)宋有富人,天雨( )墙坏。 (2)其子曰:“( )不筑( ),( )必将有盗。”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筑,必将有盗。 (2)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4、课文开头八个字写了什么? 答: 5、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 答: 6、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答: 7、试想,若邻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怀疑对象,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请发挥想像给予续写。 答: 二、阅读《塞翁失马》,完成文后问题。 8、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字。 善术者( ) 亡而入胡( ) 将胡骏马而归( ) 以跛之故( ) 9、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此何遽不为福乎? (2)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10、这个故事很有名,因为它用一连串的事实说明祸与福之间的相互转化,请将表述祸福转化的有关原句按课文内容的先后顺序填入下表。 祸 福 转 化 祸 福 祸 福 课 文 原 文 11、本文是蕴含的道理是: ,成语“ , ”就出自本文。 12、你认为塞翁“善术”是本文故事情节变化的根本原因吗?塞翁的真正高明之处在哪里? 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