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邓稼先》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说明了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才能孕育出邓稼先这样品格高尚的人物,也只有邓稼先这样的人才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为民族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2.“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五.《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 1. 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2.闻一多先生在学者方面的“说”与“做”与在革命家方面的“说”与“做”含义上有没有不同? 【参考答案】开头引用的闻一多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第5段中“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则是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作为革命家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是“言”,也是“行”了。 3.“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参考答案】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 4.“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参考答案】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 5.“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参考答案】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六.《社戏》 1.从《社戏》第10节中选出描写少年朋友们开船动作的动词。这些传神的行动描写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动词有:拔、点、磕、退、上、架。这段课文写少年朋友们高兴地开船出发时的动作。“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这些动词准确而形象地写出了少年们开船的动作,用意是表现出少年朋友们架船熟练、敏捷的技巧、聪明能干的性格和去看戏的愉快心情。 2.夏夜行船,月夜归航在写景叙事上都很精彩。夏夜行船通过哪些所见所闻所感烘托了“我”的急迫心情?月夜归航中“我”的心情与去看戏时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所见: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漆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还有几点火……所闻: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婉转、悠扬…… 月下归航写了众小伙伴们去“偷”罗汉豆的趣事。去时“我”的心情很急迫,总“以为船慢”,而此时“我”和小伙伴们偷豆吃豆,心情无比欢畅。 3.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对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 【参考答案】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4. 揣摩下列词语,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轻松”和“舒展”与前文因看不成戏而沮丧形成鲜明对比,表现“我”欢喜轻快的心情。 ②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山为什么说“踊跃”? 【参考答案】以动词“踊跃”写山,把静物写活了。这个词的含义与现在不一样,作者在这里是创造性地赋予了这个词以新的含义。 ③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回望”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罩”表现了怎样的情形?) 【参考答案】“回望”两字,表现“我”依依的心情。“罩”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与来时呼应。 ④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为什么还要“感激”?) 【参考答案】因为城里读过书的“我”对他的豆子的夸奖。表现了六一公公淳朴厚道的性格。 ⑤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什么?) 【参考答案】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航船行驶飞快的样子,而且富有童趣,符合儿童心理。(表现孩子们驾船技术高,而且富有童趣 写老渔父有侧面烘托的作用) 七.《安塞腰鼓》 1.“好一个安塞腰鼓”文中出现了几次?从修辞上看属于什么修辞,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共出现了三次,它属于间隔反复,这句话从内容上讲为全文奠定了高昂的基调,它的多次出现使文章弘扬激荡生命和磅礴力量的主题一步步得到深化。从形式上讲,节奏明快,简洁有力,使我们感受到黄土高原的厚实,以及生命的激越,二者结合起来,这篇文章就达到了内容、形式的完美统一。 2.如何理解“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一句中“痛快”和“蓬勃”这两个词语? [参考答案]“痛快”词性为形容词,本义是直率、爽快的意思;“蓬勃”词性为形容词,本义是繁荣、旺盛的意思。两个词应做定语,起修饰、限制名词的作用,在这里活用为动词,做谓语,可解释为“使痛快”、“使蓬勃”,把安塞腰鼓所鼓出的生命的激情和力量之美充分表现了出来。 3.“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试分析该组排比句。 [参考答案]本句排比,写出了鼓声的悲壮、振奋和力量,具有排山倒海的感人气势。 4.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参考答案】“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5.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参考答案】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 6.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参考答案】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这样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 7.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 【参考答案】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也可认为这是实写)。 课内语段阅读: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1.作者用“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这句话做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突出后生们茂腾腾的形象,将他们的形象鲜明地推出舞台,具有吸引人、震撼人的力量。 2.选文写的是表演前的情况,背景是一片高粱地,丝溜溜的南风;人物是茂腾腾的后生;性格是朴实的;神情是沉稳而安静;而腰鼓则是呆呆的,不曾响。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参考答案】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动静结合,更衬托出后生们的英姿。 3.选文为什么要先写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和他们的衣衫,又写他们的沉稳安静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 【参考答案】人和鼓的静则是为下文腰鼓表演蓄势。 4.“但是:”“看!——”单独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单独成段,引人注意,人和鼓由静而转到动。 5.在选文中找出表现这群后生的两个比喻句,并分别指出它们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参考答案】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表现了后生的朴实和沉静美;“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表现了这群后生的力量美和豪放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