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一试题库 > 月考 >

初一年级语文达标试题(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三)阅读寓言《小男孩和苹果树》,完成16-21小题。(20分)
    很久以前,有一棵大大的苹果树。一个小男孩每天都喜欢来这儿和树玩。
    他爬到苹果树上吃苹果,躲在树荫下打个盹。他爱那棵树,那棵树也爱跟他玩。
    时光流逝,小男孩渐渐长大,不能每天再来树下玩了。
    一天,男孩回到树旁,一脸忧伤。“来,我们一块玩!”树对男孩说。“我不再是一个小孩子了,我不能每天和您玩了。”男孩回答道,“我想要玩具。我需要钱买它们。”树说:“抱歉,我没有钱,但是你可以摘下我的苹果拿去卖,这样你就有钱了。”男孩手舞足蹈,把苹果摘了个精光,开心地离去了。男孩摘了苹果离开后.就再也没有回来。树感到很难过。
    一天,长大成人的男孩回来了,树喜出望外。树说:“和我一起玩吧!”“我没有时间玩,我要做工养家,我们要盖房子来住。你能帮我吗?”“抱歉,我没有房子,但是你可以砍下我的树枝来盖房子。”男孩把树枝砍了个精光.开心地离去了。树心满意足地望着男孩的背影。然而,从那以后,男孩再也没有回来。树再次寂寞和难过。
    一个盛夏,男孩回来了,树欣喜万分。树说:“和我一起玩吧!”“我很伤心,我越来越老了,我想去划船,让自己悠闲一下。你能给我一条船吗?”“用我的树干去造一条船吧,你可以开开心心地想划多远就划多远。”男孩锯下树干,造了一条船,他划船而去,很久没有再露面。
    终于,多年以后,男孩又回来了。树说:“抱歉,我的孩子,可惜我现在什么也没法给你了。没有苹果给你吃。”男孩回答道:“我也没有牙去咬。”“没有树枝给你爬。”“我老到再也爬不动了。”“我实在什么都给不了你了,我唯一留下的就是我的枯老的根了。”树流着泪说。“我现在再也没有什么需要了,只是有个地方歇一下就好了。经过了这么多年,我太累了。”男孩回答道。“好吧,老树根是歇脚的最好的地方了。来吧,坐在我身上歇歇吧。”树开心得热泪盈眶。
    16.长大后的男孩每次回到树的身边都是基于什么原因?树又是如何对待他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分析划线语句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男孩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刻画这一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文是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主题的,请结合文章说明是怎样运用对比的。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将“树”作拟人化的描写,寄寓了怎样的象征意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读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何感想,请写下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题目都做好了吗?是不是再检查一遍呢?相信你一定能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初一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一、1.酝酿; 嘹; 贮; 敞; 宰; 磅礴; 涩; 曦
    【解析】:考查学生重要字词及汉语拼音的掌握情况。
    2.sǒu; chēng; jiǎo; sù; jì; zǎo; bèng; fú
    3.(1)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 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 领着我们上前去 。
    (2)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
    (3)“ 稻花香里说丰年 , 听取蛙声一片 ”
    (4)晴空一鹤排云上 ,
    (5)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
    共6分,可任选六空,但所选小题必须做完,不然缺、错一空则扣1分,扣完6分为止;对一空得一分。全做,全对,则奖3分。每空若有错别字、多字、漏字、语序不当现象的,该空就不得分。
    4.没有统一答案,符合要求即可。例如:“老奶奶,这儿的山水对您可有感情呢,这么多人在一起,偏偏只是跟您打招呼!”“老奶奶,这里的风景这么好,上面的风景还要好啊,您只要坚持一下,就会有更多的惊喜等着您呢。”(共3分。能调动老人积极性,语气委婉有礼貌,表达无语病,得3分。其余情况酌情扣分)
    5. (1)将“不”移到“相同”之前;(2)删掉破折号;(3)删去“我们家的四周全是花草树木,”;(4)将“五彩缤纷”改为“银色”或“白色”;(5)“猫捉老鼠”前加“玩”;(6)将“幅”改为“副”;(7)将“无数”改为“十几”。(共4分。改对1处得1分。修改超过5处的,从第6处起不管对错不得分。其他改法只要合理也得分)
    6.(1)上,漫上 (2)连续不断 (3)正当,正在 (4)庄稼大丰收
    (5)完全 (6)如果 (7)冲荡 (8)寂静(
    7.(1)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
    (2)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轻风,(仍然)不认为快
    (3)(它们)遇到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子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部被咬成两段。
    8.不设统一答案。认为合理与否都多,关键看理由是否充分。示例:我认为是合适的,春冬的三峡给人美感,而作者引用诗句是告诉人们秋天的三峡给人悲凉的感觉,说明三峡四季会给游人不同的感受。与“良多趣味”一致。所以我认为合适。(4分)
    9.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有特点。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10.傍不肯剿灭害虫,迅速彻底。(2分。宽对即可)
    11.按时间顺序或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写。(2分)因为文中有表明时间的词:“早晨”、“中午”、“下午”、“夜晚或夜终于来了”。(1分,少写一个则不得分。)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下列特点:早晨,清新而明净明朗;中午,热烈;下午,平静、轻缓;夜晚,沉沉欲睡、惊醒。(4分,一点1分。)
    共6分。意对即可。
    12.越到秋天就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正在由青变黄,成熟。(3分)
    13.
    (1)这句话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中午时分的三峡之景描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2)这句说月亮“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形象地写出了在静谧的中秋之夜,晶莹剔透的月亮与山石和谐相生、相伴的美丽情景。
    14.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5.示例:各位旅客,(得1分)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得1分)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然不同。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4分)
    有称呼的得1分;有问好,表示欢迎之意的得1分;只要能从自然风光、物产资源、民情风俗、历史文化内涵等某二方面作相关介绍的得2分,写到一方面得1分;能紧扣两文内容的得1分。语言通俗易懂能吸引人的得1分。
    16.每次都是生活中遇到麻烦,有需要无法满足而向树索取。而树总是竭尽所能地满足男孩子的要求,并为满足男孩的需要而快乐。
    17.表明树为满足男孩需要而不计较个人得失,把男孩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
    18.男孩是个不学无术自求索取,不知恩图报,冷漠无情的人。
    作者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手法刻画这一形象
    19.①男孩幼年时期对树的态度和成年后对树的态度形成对比。
    ②男孩成年后对树的冷漠无情与树对男孩的一如既往的关切形成对比。
    20.“树”象征为别人无私奉献,而不求回报的人们。
    21.可从学习树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或谴责男孩不知回报之行为等角度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