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2018中考中现代文阅读和古诗词鉴赏解答技巧

http://www.newdu.com 2018-11-27 三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在中考语文中现代文阅读和古诗词鉴赏是占分比例较大的部分,如何攻克这两项内容想必是很多同学关心的问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套《古诗文鉴赏阅读与现代文阅读出题模式与答题模板梳理》,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
    
    第一版块:古诗文阅读与鉴赏(7题33分)
    1.名句名篇默写题与文学常识题
    知识范围:课标建议的60个背诵篇目;文学常识以中国古代作家为主及60个背诵篇目名称、作家及朝代。
    默写时要注意:
    (1)高考是四选三选默,选择最有把握的几句来填写,千万不要多默。
    (2)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书法。(建议拿到试卷就先填写默写内容)
    (3)要求“一字不差”。如默写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几个字,后面想起来了再默。
    第一种类型: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6">(高雅,洁身自好)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A.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9">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我们认为不会考,但是课本中有,我们还是要了解一点。)
    ■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⒉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⒍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⒊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
    ⒋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第三种: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第五种类型:语言炼字类
    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
    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
    特别注意下面的另一种不同题型:
    常式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
    变式问: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正确解答: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语言特点类术语):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
    ■第六种类型:分析诗眼类(或在全篇思想内容方面,或在全篇结构形式方面)
    常式问: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变式问: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为什么?
    文言文阅读
    (5题,21分)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
    (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
    预备知识三: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
    (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
    (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
    (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
    (5)兼词:诸焉盍旃叵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
    重要语文术语梳理------现代文阅读
    一、表达方式:
    记叙(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1)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或解释说明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
    (2)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文章内容,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突
    出主题。
    (3)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第一人称:我、我们。“我”可以是作者自己,也可以是虚拟的人物。作用是: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有一种亲切感;真实可信;个性色彩鲜明。第二人称:你、你们。可以代称“读者”,有时代称“人物”。作用: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拉近读者与文本的距离,有亲切感。
    第三人称:他、他们。作用:客观;可以自由地、毫无限制地叙述事件、描绘人物、表达思想。
    二、从描写的对象上分:有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
    (1)从空间的角度:实虚、动静、高低、俯仰、远近、点面、明暗、自然与人文;
    (2)从时间的角度:古今、日夜;
    (3)从主观的角度:视觉、味觉、听觉、触觉、嗅觉
    (4)从客观的角度:声音、色彩、形状、气味;虚实(相衬);多角度写景;白描;工笔细描;绘声绘色绘形;运用比喻、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
    三、写景方法:
    1.多角度写景。
    2.正侧结合、侧面烘托。
    3.对比、衬托。
    4.虚实相间、想象。
    5.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静为动。
    6.白描。
    7.修辞手法(比喻、比拟等)
    8.动词的运用。
    9.写景色彩的变化、空间的转换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性格及内心精神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时代背景)
    ④推动情节发展。为情节发展作铺垫伏笔。引出下文什么的内容
    ⑤揭示主旨……(根据景物描写不同的位置)
    四、景物/环境描写的作用
    主要有:
    1.交代什么环境或背景;
    2.渲染什么气氛;
    3.为后文定什么样的基调(指文首);
    4.引出下文的什么内容或是推动什么情节的发展(指文首或文中);
    5.烘托人物什么性格或形象;
    6.表现作者的什么情感;
    7.揭示/深化什么主题(指结尾)。
    写人物生活的环境,必须进一步点明其生活状态,再点明其精神状态、动作、心理(梦境、内心独白)、语言(对话)、细节等。
    地点许多人物进行活动的总面貌的描绘。好的场面描写要做到:点面结合;有全场的鸟瞰图,又有个别人物及个别角落的特写镜头。
    好处:质朴简洁、传神感人。
    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典故抒情等),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的议论要求文字简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揭示
    事件的意义,点明升华主旨。
    记叙与议论的关系:记叙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记叙的升华。
    五、资料、列图表。掌握主要说明方法的基本作用。
    引用论证(有力地;有说服力)、对比论证(强调突出)、比喻论证、类比论证(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反复、对比、借代、通感、双关、互文、顶真??现代文主要是前十二种。重点掌握其作用。
    情节发展的脉络,常见于小说、散文中。
    线索的构成:
    以实物、人物、事件、思想感情、游踪、“时间推移、空间转换的时空纵横交错”等为线索
    线索有单一的线索;也有“复线”,如明线、暗线等。
    1.说明文的结构:
    (1)总分式。这种结构形式大概有三种情形:①.总—分式;②.分—总式;③.总—分—总式。如《苏州园林》采用的是总—分式,《什么是生态系统》采用的是分—总式;《看云识天气》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2)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如《万紫千红的花》一文,第一步说明花有各种颜色的原因,第二步说明花变色的原因,第三步说明花与昆虫的关系,第四步说明花与人的关系,逐层深入,各层之间的关系式递进的。
    (3)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的过程、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如《从甲骨文到微缩图书》,以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为线索,介绍了书籍演变的历史,文章的层次反映了书籍发展的几个阶段,各层之间是连贯的。介绍产品制作的说明文采用的一般都是连贯式说明结构。
    2.记叙文(散文)的结构:
    横式——材料类别(并列)顺序、空间顺序纵式——事理(作者认识的发展)顺序、时间顺序(游览顺序)
    (一)从文章的形式方面
    ①实结合、动静结合、铺垫、烘托(也叫“衬托”“映衬”(动静、虚实、情景——乐景衬哀情)、对比、象征、以小见大、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人称运用(尤其是第一、第二人称)等
    ②全篇的语言风格、语体风格。
    (1)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表程度或范围的副词等;B叠词、连绵词、拟声词等;C褒词贬用(贬词褒用);D特殊标点运用;
    (2)句式的选用(整、散句;长、短句;常式句、变式句、疑问句、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
    (3)语言风格:婉约含蓄、豪放旷达、沉郁悲慨、清新质朴、典雅凝重、幽默讽刺
    (4)修辞手法的运用。
    ③“骨骼”,材料如人的“血肉”,主题(立意)如人的“灵魂”包括:怎样开头、结尾;伏笔、详略、悬念;安排什么顺序;设置什么样的线索;安排层次、划分段落、过渡与照应等。文章的开头——点题、开门见山、别开生面、引人遐想、撩人情思、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引出论题、引出说明对象、为下文作铺垫、为下文埋伏笔、总领全文、设置悬念、领起下文、设置悬念
    ④结尾&mdash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