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 二道 大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题号一二书写4分总分 得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4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 ①yùn niàng( )( ) ②liáo( )亮 ③zhù( )蓄 ④宽chǎng( )⑤ 主zǎi( ) ⑥páng bó( )( ) ⑦苦sè( ) ⑧xī( )月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8分) ①抖擞( ) ②撑伞( ) ③皎洁( ) ④沿溯( ) ⑤发髻( ) ⑥水藻( ) ⑦迸发( ) ⑧匍匐( ) 3.按要求默写。(12分) (1)朱自清在《春》中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赞美春具有“力”的特征的句子是 , , 。 (2)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运用比喻描写早春美景、突出春雨可贵的句子是: , 。 (3)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 ”两句,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 (4)刘禹锡的《秋词》中表达诗人凌云壮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5)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描绘小雪后矮松秀美的句子是: , , , 。 (6)子曰:“ , 。 ,则不复也。” 4.口语交际(3分) 导游小张带着旅游团在一个风景秀丽的景点登山。行至半山时,一位老太太的衣服被路边的荆棘划破了,她蹲在那儿再也不愿意登山了。导游走过去,笑眯眯地对她说:“____________。”老太太一听,脸上的愁云一下子就没有了,高高兴兴地继续登山了。 想一想,这位导游到底说了些什么话?请你把导游可能说的话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的短文是七年级某学生的习作《可爱的雪花》,文章写得不错,但还有一些语病。请你选择4-5处,用规定的符号(不必全使用)在原文上直接修改。(3分) 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 我最喜欢的花,它不跟别的花相同,这种花能化为水,结成冰,它就是——雪花。 我们家的四周全是花草树木,下雪时,雪花落在花草上,停在树木上,卧在房屋上……整个大地仿佛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雪后,我和小伙伴一起来到屋后缓坡上。有的猫捉老鼠的游戏,有的在塑雪罗汉,有的在打雪仗,我打得全身都湿透了。回到家里,妈妈见了我这幅模样,不允许我再出去。但是,我换了一身衣服,又偷偷地溜了出去。 可爱的雪花,你伴随着我走过了无数个寒冬,我爱你! 二、阅读理解(62分) (一)阅读《三峡》和《以虫治虫》片段,完成6-10题(22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8分) (1)至于夏水襄陵( ) (2)属引凄异( ) (3)方为秋田之害( ) (4)岁以大穰( ) (5)略无阙处( )(6)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7)飞漱其间( )(8)林寒涧肃( )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作者对三峡“春冬之时”的描写可看出,三峡的景色迷人。但作者结尾却引用了“猿鸣三声泪沾裳”这样的诗句,让人感觉一丝悲凉。你觉得作者引用恰当吗?说说你的理由。(3分) 9.课文为何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景色?谈谈你的看法。(3分) 10.请根据乙文内容,为下面的句子配上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2分) 上句:猿 猴 声 回 荡 山 谷, 凄 凉 悲 哀 。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二)赏读方纪的《三峡之秋》,完成11-15小题。(20分) 三峡之秋 方纪 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到秋天,它们绿得发黑;而那累累的果实,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又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下午,峡外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去得特别迟。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犹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夜终于来了。渔火,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的光晕,长江仿佛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过于狭小,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青光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这一天,正是中秋。 11.据上文内容填表。由此表你发现本文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说出理由(6分) 时间早晨 下午 一天中三峡 的景物特点热烈沉沉欲睡、惊醒 12.无声无形的秋在作者笔下变得具体可感,我们似乎看到秋天已经款款而至。读第一段,思考:文中哪些词句让我们看到了秋天的风姿?(2分) 13.本文写景生动,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面两个句子。(4分) (1)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流而去。 (2)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满面。 14.本文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5.古今文人盛赞三峡风光,如今因三峡工程而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假若让你当导游,请你结合郦道元的《三峡》、方纪的《三峡之秋》,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试试看。 提示:要包括以下内容:称呼;问好,表示欢迎之意;可从自然风光,物产资源,民情风俗,历史文化内涵等方面作相关介绍。(6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