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 “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翻翻一部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们的春天感慨。摆着道学面孔的人物,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北宋理学家程颢写下了《春日偶成》,还成了《选本千家诗》的第一首。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唱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诗。和尚是讲究四大皆空的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凡心”。唐朝的志南和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中国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从春风、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来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写到珍惜春光。 ④借助春天,品味春色,目送春鸟,沐浴春风。可以__________人性,__________浮生,__________世事,__________生活。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的。“闺中少女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如果这位生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奈何不了这种生活,那么现代的那位美国哲人桑塔耶那则更有想得破,甘愿为春天俘虏的意味了。这先生长期在哈佛教书,50岁那年,春日的有一天在讲台上,偶有知更鸟飞来,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感受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他回过头来,向学生们说,我与阳春有约!冲出教室,开始了他云游欧洲大陆之行。 ⑤生命四季,是我们每个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开启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难怪首次在甲骨文里露面的形声字就是“春”,难怪古人殷殷切切地寄语他的友人“此行江南去,千万和春住”。居住在大观园中的湘云更是大声疾呼:“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可是事实上春光难永驻,有来必有去,谁也挡不住“落花流水春去也”的结局。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是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 15.第④段空格处应填入词语的正确顺序是______ A.感叹 B.感谢 C.感召 D.感受 16.第①段中作者认为“春光很金贵”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17.第②段中末句说“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 18.本文引用了不少与春天有关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再写出两句来。 19.联系全文,仔细体会,作者通过对春天的赞美,从中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语言基础知识 1略 2.B 3.嫩 引 轻 擞 舒 枝 欣欣 绵绵 悄悄 4. C 解析:“计”这里的意思是“打算”。 5.⑴钻 ⑵闹 ⑶逼 语言表达训练 6.⑴盼春;绘春;赞春⑵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⑶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⑷春天是新生的,充满希望的;春天是漂亮、娇美的;春天是有无穷活力的。 7.轻柔、温暖、让人感觉亲切。 解析:要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力求丰富多彩。8.与花有关系。因为只有花的繁茂,才会引来蝴蝶、 蜜蜂,所以写蜜蜂蝴蝶是从侧面写花的繁茂,写 花的多、甜、香。 9.细、密、绵长。 10.提示:积累精彩句子,重在品味。 课内同步阅读 11.“钻”表现出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偷偷地”描摹出小草的生长情态,二者写出了在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 12.通过写人们的活动反映出在春天来临时的喜悦心态,对小草的喜爱之情。 1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表现出各种花争奇斗艳的姿态,突出了花多。 14.略 解析:答案不统一,言之有理即可。 课外拓展阅读 15.C、D、A、B 16.理由:因为春“总是乍暖还寒,反反复复需要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总在不经意中,只一眨眼,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了”。感慨是:春光难觅、春光易逝。 17.在春天的怀抱里,不论什么样的身份和地位,人人都能尽享春天带来的欢乐,这正是春天被所有热爱生活的人所承认和赞美的原因。 18.举例: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9.道理:春天是美好的,但春天短暂而易逝,我们应该倍加珍惜。作者的人生态度:人应该保持青春活力,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断奋斗和进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