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光明而燃烧,我为奉献而燃烧,我为美丽而燃烧。 我燃烧,我美丽! 我美丽,我燃烧! 18.本文与《行道树》一样都是用第几人称写的?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3分) 19.作者以小星星赞扬什么人,赞扬什么精神?(3分) 20.文章第三节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21.文章语言明白如话,但不乏含蓄,不乏优美。试找出你所欣赏的一个句子加以赏析。(5分) 句子: 赏析: (三)(24分)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乙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22.释词:(6分) 不亦说乎: 吾日三省吾身: 可以为师矣: 是知也: 驴不胜怒,蹄之: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23.请说说下面句子中三个“之”分别指代什么:(6分) 学而时习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然往来视之: 24.我国古典文学作品有许多到现在还具有强大生命力。请说出从甲乙两文中概括的还在使用的三个成语:⑴ ⑵ ⑶ (6分)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 三、写作:(50分) 26.请学习《行道树》托物寓意的写法,写一篇题为《美哉, 》的文章,可用第一人称,也可用第二或第三人称。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检测 答 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与积累运用:(41分) 1. 缀、濯、雏、剔、猝、泯、玷、旷 2、(1)唐朝 常建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 罔、殆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流动,欢笑,不停的生长 泛 3.C. 4.D. 5.B. 6.C. 7.A. 8.D 9.C 10.B 11.用嘴巴说“买剪刀” 二、语段阅读和分析:(59分) (一)12. 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任何人 13.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的大大跌落了 14.为环境污染的严重和人们的麻木不仁而悲凉 15.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 16.对比,突出行道树贡献的无私和人们的麻木 (二)17.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 18. 能给人亲切自然、真实的感受,有利于作者感情的抒发 19. 平凡的人,奉献精神 20. 突出小星星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21.句子可以自选,赏析只要从语言角度均可 22.愉快 反省 可以把 这 用蹄踢 离开 23.指知识;指“善者”;指代驴 24.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一日三省、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黔驴技穷等 25天气寒冷,才知道松柏的叶子是最后落下的; 有一天,驴子鸣叫了一声,老虎大吃一惊,远远的跑开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