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短文两篇 积累理解运用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大泽( ) 河渭不足( ) 颛顼( )( ) 星辰( ) dèng( )林 弃其zhàng( ) 水liáo( )尘āi( ) 二、文学常识填空。 1.《山海经》 篇,其中 篇是 时期作品,《 》四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 知识,还保存了不少远古的 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2.《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 ,是 时淮南王 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饮于河、渭( )( ) 2.昔者( ) 3.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 4.地维绝( )( )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2.弃其杖,化为邓林。 3.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五、整体感悟 1.夸父是一位怎样的人物?你如何理解这一人物形象? 2.你如何理解“弃其杖,化为邓林”这一结尾? 3. 从共工身上你可以感受到什么? 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共工触怒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1.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2.说说《夸父逐日》和《共工触怒不周山》两篇神话给你哪些启示? 综合探究创新 七、发挥想象,描述“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争场景。 八、阅读《两小儿辩日》,完成文后各题。 两小儿辩日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②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③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④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⑤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⑥孔子不能决也。 ⑦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下列加点词。 两小儿辩斗( ) 及其日中如探汤( ) 孰为汝多知乎( )( )[ 2.在下面各自然段的序号间用“|”将全文分成三部分,并写出层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小儿提出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证明的根据分别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小儿甲:观点: 论据: 小儿乙:观点: 论据: 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5.“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25.短文两篇 一、 zé wèi zhuān xū chén 邓 杖 潦 埃 二、 1.18 14 战国 海内经 地理 神话 2.淮南子 西汉 刘安 三、 1.黄河 渭水 2.从前 3.做 4.绳子 断 四、 1.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2.(他)丢弃了的手杖,变成了桃林。 3.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 4.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五、 1.夸父是位神奇的人物,他是一位善于奔跑的巨人,与太阳“逐走”。这一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夸张的浪漫主义色彩。 2.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邓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后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 3.示例: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身上那股刚烈之气,豪雄之力。 六、 1.从前,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王,(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 2.示例:要有坚韧不拔、自我牺牲的英雄精神;有不畏艰险、勇于反抗的精神。(其它言之有理即可) 七、想象合理,能表现出战争场景的激烈、气势浩大即可。 八、 1.争辩,争论 到 谁 通”智” 2.①②③/④⑤/⑥⑦ 第一层:两小儿围绕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展开辩论 第二层:两小儿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 第三层:孔子不能作出判断 3.小儿甲: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小儿乙: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4.孔子不能决也。 5.不能。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