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一试题库 > 月考 >

初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给上面的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2.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青年听得到。
    ②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3.文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
    4.第②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5.请在选文中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6.最后几段,几乎是一句话一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么?
    7.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七.对于是先言后行,还是先行后言,你是如何看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实践?拓展】
    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军神
    重庆临江门外,一个德国人开设的诊所里。医生沃克端坐桌后,神情孤傲。他头也不抬,冷冷地问:“什么名字?”“刘大川。”“年龄?”, “24岁。”“什么病?”“土匪打伤了眼睛。”
    沃克放下笔,正起身准备察看伤势,一个护士走进诊所,悄悄说:“沃克医生,5号病床的先生害怕做手术,要求……”沃克粗暴地打断护士的话,鄙夷地说:“叫他滚蛋!我的诊所里再不要见到这胆小鬼!……”
    沃克医生余怒未息。他熟练地解开了病人右眼的绷带,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重新审视着眼前这个病人,冷冷地问:“你是干什么的?”“邮局职员。”“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德国军队的军医。这样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如此从容镇定!”病人微微一笑,针锋相对地回答:“沃克医生,军人处事是靠自己的判断,而不是老太婆似地喋喋不休!”
    沃克怔住了。他伸手制止了闻声赶来的护士,双目火辣辣地盯着对方。良久,沃克医生的目光柔和了,突然对护士吩咐:“准备手术!”
    沃克换上手术服,洗净手,戴上了消毒手套。这时护士跑过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随即,走进手术室,用教训的口气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从医生的指挥!”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大脑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清醒的大脑!”
    沃克再次怔住了,竟有点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头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终于开口对病人说:“你忍不住可以哼叫。”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臂上汗如雨下,青筋暴起。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病人脸色苍白,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沃克医生吓了一大跳,怀疑地问道:“我割了多少刀?”“72刀。”
    沃克惊呆了,失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按德意志的观点,堪称军神!”“您过奖了。”
    孤傲暴躁的沃克医生脸上浮出慈祥的神情。他想说什么却又忍住了。他挥手让护士出去,关上手术室的门,然后注视着病人说:“告诉我,你的真名叫什么?”“刘伯承。”
    沃克医生肃然起敬:“啊,川东支队的将领,久仰久仰,认识您很荣幸。袁世凯正悬赏十万买您的头!”刘伯承开玩笑地说:“您要是告诉北洋政府,说我在这儿,准能发一笔大财。”沃克医生像受了侮辱,怒气冲冲地说:“对侮辱我人格的人,我不惜决斗!”刘伯承微笑道:“伤口好了后,一定奉陪。”说着,友好地伸出手去。
    (注)刘伯承(1896—1986)四川省开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26年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早年,他率领四川护国军第4支队参加讨伐袁世凯的战争,在一次剧烈的战斗中,一颗子弹打入他的右眼。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三个加点的词
    ①鄙夷地说( )
    ②由衷地说( )
    ③失声嚷道( )
    2.分别说明下列两句中量词或数词叠用的作用
    ①“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中的“一刀刀”是为了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中的“一次又一次”是为了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沃克医生第一次问刘伯承名字时,刘伯承说了个“刘大川”的假名,这是因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沃克医生为刘伯承检查病情后,立即断定“你是军人”的理由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沃克医生“粗暴”的性格表现在_______,沃克医生对刘伯承“头一次浮出慈祥的神情”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6.沃克医生一直以“你”来称呼刘伯承,然而最后按中国人的习惯连用两个“您”来称呼刘伯承,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概括沃克医生的优点:他具有高尚的_______和高明的_________。
    8.举例说明刘伯承有哪些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积累?感知】
    一.给加点字注音
    深邃___ 踌躇___ 磐石___ 纽扣___ 喧嚣___
    二.多音字注音组词
    挑( )___ 荷( )___ 丧( )___ 挣( )___
    ( )___ ( )___ ( )___ ( )___
    三.词语填空
    ( )人注目 杂乱无( ) 零乱不( ) ( )不作声
    ( )不通风 不见( )日 掌声( )动 ( )劳无益
    四.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
    1.“你们竟敢到兽穴来抓狮子的毛。”
    2.“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的火山,头颅到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4.“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中,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2.作者笔下的贝多芬,主要的性格特征有哪些?
    3.贝多芬超出常人的地方表现在哪里?
    4.文章怎样通过肖像描写来表现贝多芬的生活遭遇、个人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
    【体验?探究】
    六.课内语段阅读
    ①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恼,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②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顿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③贝多芬向他的客人叙述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那次节目是《费黛里奥》。当他站在台上按着节拍指挥时,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可是谁也不忍告诉他。演奏告终,全场掌声雷动。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④贝多芬对客人大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1.作者将“耳聋”比作了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2.如何理解“在那本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3.“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这是什么原因?
    4.段③末尾连用两个叹号,有什么作用?
    5.贝多芬能够向客人叙述自己最后一次指挥的情形,这表现出他怎样的精神?
    6.贝多芬为什么会说“一个人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谈谈你的理解。
    7.假如你是贝多芬最后一次指挥的音乐观众,当时会有什么感受?请简要写在下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