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邓稼先 【积累?感知】 一.给加点字注音 可歌可泣___ 鲜为人知___ 鞠躬尽瘁___ 锋芒毕露___ 热泪满眶___ 马革裹尸___ 层出不穷___ 风悲日曛___ 二.据拼音写汉字 至死不xiè___ 妇rú___皆知 平沙无yín___ péng___断草枯 家喻户xiǎo___ 兽tǐng___亡群 燕然lè___功 常fù___三军 三.词语填空 当之无___ 死而后___ ___然不同 知人之___ 盖世无___ 德高望___ 公而忘___ 两___清风 四.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 例:“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仿写: 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3.邓稼先的伟大贡献和崇高品质有哪些? 4.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体验?探究】 六.课内语段阅读 “两弹”元勋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是“‘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1.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请你列举几条之所以如此称呼的理由。 2.“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一句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质? 3.摘录段中语句回答: ①概括邓稼先一生的语句是: ②对邓稼先功绩给予高度评价的词语是: ③能表明邓稼先为国防武器做出巨大贡献的语句是: ④能表明“两弹”爆炸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的一句话是: 4.从上文中找出具体的事实,以表明邓稼先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段中写邓稼先二次手术期间和于敏写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建议书这一情节的目的是什么? 六.深入探究下列问题 1.试从课文中找出具体材料说明:本文作者具有传统眼光、历史视野、全球胸襟。 2.试举例说明对比手法在本文中的应用及作用。 【实践?拓展】 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忆父亲 ①父亲去世已经一个月了;这一个月里,又有电影或电视剧的制片人员到我家来请父亲去当群众演员,他们走后,我就独自静坐,回想起父亲当群众演员的几件小事。 ②一次,我从办公室回家,经过北影一条街,见父亲端端正正地坐在台阶上,而导演们在摄影机前指手画脚地议论什么,不像再要群众演员拍戏的样子,时已中午,我走到父亲跟前,说:“爸爸,你还坐在这干什么?回家吃饭吧!”父亲说:“不行,我不能离开。”我问:“为什么?”父亲回答:“我们导演说了,别的群众演员没事了,可以走了,但这位老人不能走。他可能还有任务。”父亲的语气中,很有一种自豪感似的。 ③父亲坐得很特别,那是一种正襟危坐。他身上的演员服是一种褐色绸质长袍。他将长袍的后摆,掀起来搭在背上,而将长袍的前摆,卷起来放在膝上。他不倚墙,也不靠什么,就那样子端端地坐着,分明地,他惟恐那长袍沾了灰土或弄褶皱了。 ④父亲不肯离开,我只好过去问导演,导演却已经把我的老父亲忘了,一个劲儿向我道qiàn___。 ⑤记得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一块儿包饺子。父亲擀皮儿。忽然,父亲喟叹了一声,喃喃地说:“唉,人啊,活着活着,就老了……”一句话儿,使我、妻、母亲面面相qù___,全家怪纳闷怪伤感的。睡前,我试探地问:“爸,你今天不高兴了么?”父亲说:“不!我很高兴啊!”我说:“那你为什么在包饺子的时候叹气,还自言自语‘老了老了’的哩?”“嗐,那是一句台词”,父亲笑了笑说“昨天,我们导演指示——给这老爷子一句台词!连台词都让我说了,那不真算是演员了么?我那么说你听着可以么?……”我恍然大悟,原来父亲是在_______。 ⑥我就说:“爸,我的话,也许你又不爱听,其实你愿意怎么说都行!反正到时候,不会让你自己说的,会找人替你配音……”这下父亲真的不高兴了,便以教训的口吻说:“要是都像你这种态度,那电影能拍好吗?一句台词,光是说说的事?脸上的模样要是不对劲,不就成嘴里说阴,脸上作晴了么?” …… ⑦是呀,父亲所“演”的,不过是些迎着镜头走过去的群众角色。走得时间最长的,也不过就十几秒钟。然而与父亲“合作”过的导演们说起父亲来,都赞不绝口。 1.根据④⑤段拼音写汉字 道qiàn( ) 面面相qù( ) 2.第⑤段横线上应补出的内容是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一个与“端端地坐”意思相近的成语。 4.对父亲这种坐姿的强调和描述,表现出父亲当时什么样的神情? 5.第⑤⑥两段划线的句子,反映了“我”对父亲当时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第②⑤段,父亲提到导演时,总在前面加“我们”两字,这意味着什么? 7.“嘴里说阴,脸上作晴”在文中的意思该如何理解? 8.联系全文看,第⑥段与第⑦段之间的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什么? 9.与父亲“合作”过的导演们,对父亲为什么赞不绝口? 九.读下列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杨振宁和周润发同机抵达上海机场。周润发一下飞机,就被无数的歌迷影迷团团围住,拍照、送鲜花、请求签名……热闹非凡。一位工作人员对身边的青年说:“杨振宁也在这架飞机上!”有青年问了一句:“杨振宁是唱什么歌的?”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积累?感知】 一.给加点字注音 衰微___ 校补___ 弥高___ 无暇___ 窥园___ 迭起___ 排衙___ 卓越___ 二.据拼音写汉字 ___qiè而不舍 ___lì尽心血 气冲___dǒu 牛 ___qián心贯注 心会神___níng ___jiǒng乎不同 慷___kǎi淋漓 __ __wùwù穷年 三.形似字注音组词 暇( )___ 迥( )___ 凝( )___ 契( )___ 瑕( )___ 炯( )___ 疑( )___ 挈( )___ 四.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 例: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犹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仿写: 例: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仿写: 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 2.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闻一多,具有哪些崇高的品格? 3.为什么文章最后赞扬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标”? 4.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说说这些话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体验?探究】 六.课内语段阅读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