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历史 > 试题库 > 月考 >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当前面临的严峻的人口形势,分析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素质偏低的特点,说明人口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突出的制约因素;使学生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意义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具体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通过调查,收集、整理各种图文资料,了解我国现阶段严峻的人口形势,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探究技能和分析归纳能力;通过办小报,办展览,实地参观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客观辨证地看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和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直面现实,冷静分析,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学习的自觉性。通过本课学习及活动课教学,加强学生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拼搏的决心和信心,培养学生为祖国,为家乡做奉献的崇高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人口问题的特点以及它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是本框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众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一常识性的内容对初三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然而我国的人口形势到底严峻到什么程度,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产生什么影响,我国人口特点和严峻形势是什么,只有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刻剖析,才能让学生树立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讲好讲透这一基本国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学习这一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加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理解现行方针、政策,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教学中运用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大量数据,通过让学生访问人口普查办公室,收集人口普查中的材料及本地人口状况(人口素质,人口老龄化程度,每年新增人口数量等),拍摄集贸市场、火车站等人员众多的场景,切身感受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通过与西方发达国家人均受教育程度等等对比,了解我国人口素质偏低的现状,通过饼图、柱状图显示我国人口分布状况及农村城市人口所占比重,了解我国人口的特点。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师提供的真实材料分析,掌握这一学习内容,意识到人口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是本框又一教学重点。在了解了我国人口形势的严峻之后必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计划生育不仅是解决人口问题的办法,而且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写进我国的宪法,任何人都要遵守,因此正确理解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依据,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和基本要求成为教学的重点。学习这一内容可以将学生置于历史发展的脉络中、世界各国人口政策的分析之中进行,从而更加明确基本国情是任何国家制定一切方针政策的依据。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比较法,列举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人口政策,从而提出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科学依据,也有力地驳斥美国以往的人权报告中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恶意攻击。教师可以运用分析归纳法,借助多媒体手段,显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要求和目的,并结合最近颁布的《人口法》,说明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及重大意义。同时运用数据说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之后所取得的成就,坚定坚持计划生育政策不动摇的决心,进而突破这一教学重点。
    教学设计理念:
    本框题的内容是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在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从问题出发,通过情景设置──讨论启发──交流展示学习模式,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形成对人口形势的正确认识。
    教学内容和选择原则:
    通过对我国人口形势的分析和了解,突出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通过本课教学,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人口意识,而且要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本课从人口的角度,进一步阐述我国的一大基本国情,说明我国现在处于并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从教材的逻辑结构来说,本课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其应有的地位。在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教学形式的构想:
    情景设置──讨论启发─交流展示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图片:中国地图和人口密集
    春运期间北京火车站一幕
    提问: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学生讨论:
    教师导入新课:春运这个词实际上是中国特有的,春运所反映的许多问题无不与我国的人口有着直接关系,因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多给我国带来许多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
    板书 二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
    情景设置第一组:(配合课件依次出现)
    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人口比较柱状图
    我国五次人口普查图表
    计算题:中国人口如果手拉手可绕地球赤道几圈?中国人口增长每分钟一个排,每小时一个团,每天一个集团军,中国每两秒钟就有一个婴儿诞生,请你计算每分钟,每小时,每天,每年新出生的人口数?
    我国有文化人口在人口中的比例图及与世界发达国家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图。
    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及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比较。
    6. 我国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预测表。
    7. 中国人口分布的图表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担一个问题,小组讨论后,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讨论题目是:每个情景分别反映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是什么?
    师生小结:
    图1. 说明我国人口基数大
    图2. 说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快
    图3. 说明我国新增人口多
    图4. 说明我国人口素质偏低
    图5. 说明我国农村人口多
    图6. 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图7. 说明我国人口分布不平衡
    板书:1. 我国人口的特征
    情景设置第二组:
    1. 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发达国家比较图
    2. 环境破坏的漫画
    3. 城市垃圾包围居民生活圈
    4. 中国与世界教育经费对比图
    5. 新增人口消耗的图表
    6. 北京人才招聘会
    提问:以上情景说明什么问题,你对此有什么切身感受。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然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师生小结:
    图1. 说明人口多给自然资源造成压力,人均占有量少。
    图2、3. 说明人口多给生态环境和城市生活带来压力。
    图4. 说明人口多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
    图5. 说明新增人口多影响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图6. 说明人口多给就业带来压力
    板书 2. 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制约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情景设置第三组:
    新加坡、印度的人口政策
    "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宣传画。
    提问:结合上述事例,说说我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人口政策。全班讨论,各抒己见,发表看法。
    师生小结:(投影)
    解决各国人口问题的出发点是各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口过多的国情决定我国必须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同时也要提高人口素质,双管齐下,才能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为此1972年开始国家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实行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30年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使中国人口少生2.8亿,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贡献,它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将长期坚持下去,一百年不动摇。
    人口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因此必须从可持续发展高度看待人口问题;人口问题又是世界性问题,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大问题,必须从整个地球,全人类的高度认识人口问题。
    为此我们的口号是:关注地球!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关注人类!
    板书:3.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的具体政策包括: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介绍相关知识)
    “我为国家解忧愁”:怎样把“人口包袱”变成人力资源优势?
    全班讨论各抒己见。
    师生小结:1、实行计划生育,通过优生优育等措施提高人口素质
    2、各级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对公民实施成人教育、终身教育,加强岗位培训,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开发人才资源,把沉重的人口负担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板书设计:
    二、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
    1. 我国人口的特征
    2. 人口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制约因素
    3.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预期效果及反思:
    与学生在共同的交流、探讨中正确认识我国的人口形势,了解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了解我国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影响,了解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内容及具体要求。通过探究式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形势的特点及基本国策的具体要求。  通过大量的事实资料的分析对比,引导学生面对现实,冷静分析,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