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通过明 清经济发展、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等内容的学习,了解中国由盛转衰的过程。 2、与同时期西方国家相比较,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了解历史现象。 3、通过观察“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周边形势”图,学习识读国家周边形势图的方法。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明请时期,闭关政策的限制并未能完全阻止对外贸易发展, 下列哪种物资不是大量出口,对西方形成巨大顺差。( ) A、纺织品 B 瓷器 C 铁器 D 茶叶 2、19世纪,全世界有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 ,中国有六个。下面哪个不是( ) A、北京 B 江宁 C 苏州 D 开封 3、你知道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 )么? A.贞观之治 B.康乾盛世 C.开元盛世 D.忽必烈统治时期 4、法国学者伏尔泰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这一时期中国正处在( ) A.贞观之治 B.康乾盛世 C.开元盛世 D.忽必烈统治时期 5、士农工商,变成“商贾大于农工”,商人 的地位升高。下列解释不正确是( ) A、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农耕社会已经发生变化。 B、由于商品经济发展,成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 C、人们观念发生变化,更多人想成为商人。 D、“士人”重视商人,重农抑商完全改变。 6、明朝丝织业中出现的机房被认为是资本主义 萌芽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 A.使用机器生产且具有一定规模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时授值” C.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用于商品交换 D.分工精细,生产有序 7、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 ) A.促进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 B.促进城镇集市的发展 C.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 D.促成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 8、马克思说“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下面不是被打垮原因( ) A 、对外“闭关锁国”,对内“重农抑商”B、鄙视科学技术,摧残近代化因素萌芽 C、思想领域大兴文字狱,把文化专制推向顶峰D中国处在外国殖民地的包围圈 二、课堂回顾 1、材料分 析 阅读下列材料: 清朝统一台湾后,曾开放四个海港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由于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清政府只留广州一处海港通商,关闭了其他海港。 请回答: ①清政府后来的政策是什么?②从材料中分析,清政府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之一是什么?③这种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2、问答题 关于清代的“康(熙)乾(隆)盛世”(1622-1794年间),史学界有评论说:如若从中国历史的纵向发展来看,还是值得称道。请你用史实加以说明。 三、课堂延伸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