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历史 > 试题库 > 月考 >

初一年级历史和同为一家测试题及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答案:B
    绿色通道:此题以轻松活泼的藏族民歌,反映了藏族同胞热烈欢迎文成公主远嫁西藏的历史事实。材料的文字较多,但阅读困难并不大,千万不要被材料所迷惑,关键是要牢记文成公主远嫁西藏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自主广场
    ●我夯基 我达标
    1. 唐太宗时蒙古高原一带最强大的少数民族是
    A.鲜卑族B.突厥族C.回纥族D.吐蕃族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和一定的地理知识。唐太宗统治时期占据蒙古高原的是突厥族,一度和唐朝发生过战争。
    答案:B
    2.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写到“文皇南面坐,夷伙千群趋”,其中的“文皇”是指
    A.汉文帝B.汉武帝C.唐太宗D.唐玄宗
    思路解析:此题是一道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诗中的“夷”是古代中原对少数民族的称呼;“千群趋”是指共同归附。少数民族共同归附局面只是出现在唐太宗时期,故正确答案是C项。
    答案:C
    3. 因执行开明民族政策而被北方各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的是
    A.唐太宗B.唐玄宗C.唐中宗D.武则天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教材重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唐太宗被北方各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意思是共同拥戴的皇帝。
    答案:A 4. 吐蕃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A.藏族B.维吾尔族C.蒙古族D.彝族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能力。吐蕃是藏族的祖先,从其生活的地区比较容易判断。
    答案:A
    5. 中国古代名画《步辇图》描绘的场景是
    A.汉武帝会见匈奴使者B.汉光武帝会见倭奴使者
    C.唐太宗会见吐蕃使者D.唐玄宗会见南诏使者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步辇图》反映的是唐太宗会见吐蕃求婚使者的场景。
    答案:C
    6. 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不包括
    A.通婚联姻B.经济文化交流
    C.共同镇压安史之乱D.会盟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唐朝与吐蕃的友好交往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帮助唐朝镇压安史之乱的是回纥兵,不是吐蕃,C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C
    7. 唐朝采取“抚九族以仁”的政策。这说明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地区用兵的做法B.统治者实行相对开明的民族政策
    C.唐朝同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始终非常和睦D.统治者册封各族首领以巩固边防
    思路解析:安抚政策是以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为后盾的,不可能放弃武力,故A项不正确。友好交往并不排除矛盾和斗争,甚至于武力,不可能始终非常和睦,这是由统治阶级的剥削本性决定的,故C项也不正确。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只是安抚手段之一,不能以偏概全,故D项也不正确。正确答案只能是B项。
    答案:B
    8. 文成公主入藏所起的作用是
    A.促进了吐蕃与唐朝会盟B.使吐蕃上书“唐蕃和同为一家”
    C.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D.加强了唐朝对吐蕃的管理
    思路解析: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大量的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工具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
    答案:C
    9. 观察下图,下面对此文物的解释正确的是
    A.此文物是唐蕃会盟碑B.现在立于布达拉宫门前
    C.是汉回民族团结友好的见证D.碑上记载了文成公主入藏的史实
    思路解析:本题为读图说明题,主要考查对教材重要图示的记忆能力。此文物是唐蕃会盟碑,现在立于拉萨大昭寺门前,是汉藏民族团结友好的见证,碑上记载了唐蕃两个政权相约盟誓,互不侵犯的史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