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2.了解排比、反复及短句的表达效果,体会作品所蕴含的节奏美和诗意美。 3.感受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学会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1,、赏析场面描写的语言,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2、掌握和运用文中等修辞手法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授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导入词 安塞腰鼓,那火一样热烈的舞蹈,在我国大西北黄土高原上享有“天下第一鼓”的美称。在这样激越的舞蹈面前,我们谁都会觉得它美、好、精彩。可是真要我们用文字去描述这舞蹈,却又会觉得很难,会感到言语的匮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刘成章作家的这篇作品——《安塞腰鼓》,去欣赏和学习他的精彩文笔吧! 2) 作者简介 3) 背景介绍 二、预习检测 1) 字词注音 2) 词语释义 三、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根据提示完成文章结构图。 (见后附PPT) 2、分工朗读,深入文本。 1)朗读安排 1—4和28—30自然段由一人读; 9—11和25—27由3人分别读,前1人的声音还没落,后面1人赶紧跟进; 13,17,22,24由男生一起读,其它的全班一起读。 2)朗读指导 1-4段沉稳期待,中速不乏力量; 5—27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表现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 28—30段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稍慢。 3、细节感知 1)安塞腰鼓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明确:粗犷、豪放、壮阔而又热烈 ) 2)简要说说安塞腰鼓表演带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 (明确: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3)安塞腰鼓,它粗犷、豪放、壮阔而又热烈,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气势磅礴的宏伟场面的呢?又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激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明确:比喻和排比;本体和喻体;生动、具体、形象地描写了安塞腰鼓的力量美。是直接描写。) 3)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这腰鼓”这一段用了哪些反义词? (明确:空气(冰冷——燥热),阳光(恬静——飞溅),世界(困倦——亢奋)。 用三组反义词对比强烈,写出安塞腰鼓奇伟磅礴、雷霆万钧的能量。) 四、合作探究 1.找出全文中感情最炽烈、音调最高亢的句子。 (明确: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间隔反复四次。 “好”包含着什么?或者说作者想要歌颂什么? 2.本文运用得最多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试举例说明这样的写法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明确: 排比; (1)句子内部的排比: “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2)句与句之间的排比: 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3)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