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诵读全文,感知文义,积累古文言词语。 学习古代少年守信知礼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人物的形象特点。 教学步骤: 复习引入 全体学生背诵《咏雪》引入。 老师范读《陈太丘与友期》全文,注意以下字音和句子的停顿。 1、字音: 尊君在不fǒu 太丘舍shě去 2、句子停顿: 陈太丘/与友/期行 元方/时年/七岁 学生诵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感知文意。 指名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事件的起因:陈太丘与朋友约定正午一起外出。 事件的经过:陈太丘的朋友失约,责骂父亲,元方以礼责怪父友。 事件的结果: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入门不顾。 讲析全文, 1、注意重点字词。 与友期行 太丘舍去 则是无信 下车引之 入门不顾 大屏幕显示全文译文,学生集体诵读。 看动画,再次回顾全文内容。 学生再次诵读课文 合作探究 课文中“君” “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元方和父亲友人的性格。 友人:无信无礼,但是勇于自责。 元方:懂礼识义,聪颖机智,他的言行启发我们:以信做人 以礼待人。 3、这则故事的核心词是哪两个?你从本则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核心词:信 礼; 做人要讲诚信;待人要有礼貌; 元方是个有怎样性格特点的小孩? 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义。对粗俗的客“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元方的“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说说你的看法。 (1)失礼。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知错能 改了,应当宽容他,以礼相待。 (2)不失礼。因为元方才七岁,不应对他求全责备,况且对于友人这种无信无礼的人,也确实令人气愤。 八、学生背诵这篇文章。 九、总结全课。 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诚实有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真正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两则有关诚信的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讲给班里的好朋友听,培养守信、明礼的好品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