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布置作业 把“读一读写一写”抄写5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导入 二、朗读第一自然段 1、哪些地方表现了我的“暴躁无常”?为什么我会“暴躁无常”? 抓住砸”、“摔”等动词。 痛苦和绝望 2、母亲在我“暴躁无常”时,态度怎样?表现了什么? “悄悄”、“躲”不忍心看儿子受折磨 “听”担心儿子想不开 3、“我”的双腿瘫痪之后,母亲侍弄的花为什么都死了? 因为她一心扑在瘫痪的儿子身上,无心再侍弄花。 这里交代“母亲侍弄的花都死了”是插叙,文中有几处插叙?分别表现什么? 第一处:“母亲喜欢花……”。 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 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 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 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三、朗读第二自然段 1、文中写到“我”坐在窗前看落叶,“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你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 母亲害怕落叶的景象更引起“我”的伤感。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2、“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3、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什么? 因为母亲觉得儿子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终于又有了兴趣;能使儿子得到快乐就是她最大的快乐,即使责备她,她也不放在心上;这说明母亲有着最伟大、最无私的母爱 四、朗读第五自然段 已悟透生活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艰难的现实处境:自身体弱多病;儿子没有走出痛苦的精神阴影;自身病情不能也不愿让儿子知道。 五、朗读第六自然段 1、文中最后写到“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的烂漫。”这段描写是否多余?请谈谈你的看法? 文章前面写母亲要带我去看花,我最初是不愿意的,后来准备去了,可是母亲却不在了。 一方面是使文章的结构完整,前后呼应。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我因为自己的双腿残废,已经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甚至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母亲却一直的鼓励我,帮助我,母亲希望带我去看花,事实上是想让我重新的振作起来,给我的生活增添点希望。母亲希望我能像这花一样,勃勃生机。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各色的花都有它自己的特点,有它自己的价值所在。母亲也希望我也一样,一样的坚强,我也可以有自己生存的价值。但是我却不知道母亲已经病的那么的严重了。现在终于知道了,所以又来看看这花,这一段的描写也是作者终于懂了母亲对我说的话的意义,寄托对母亲的深沉怀念之情,表达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