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 2.了解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二)技能目 学会观察在阳光下物影长度的变化。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是运动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昼夜长短变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天文上的五带的划分。 2.教学难点:极昼、极夜的产生。 三、教学准备 1. 地球公转和四季更替演示器 2. 地球上五带划分的示意挂图或投影片、地理光盘。 四、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地球公转与四季更替这两个内容,了解了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太阳东升西落;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是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了地球上季节的变化。但地球的公转产生的影响远不止这些,它还会引起昼夜的长短,五带的划分等。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地球上的五带。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1.地球上的季节变化,从天文现象来看,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从天文含义看四季,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我国地处北半球当夏季阳光直射北半球时昼长夜短,冬季阳光直射南半球时昼短夜长。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表5-4昼夜长短的变化,分析我国从南到北五个城市冬夏昼长情况。 2.南半球的昼夜长短与北半球正好相反,形成季节也相反,北半球以一月为冬季、七月为夏季,南半球以七月为冬季、一月为夏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