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析判断内容 19.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开窍 [开窍门路]现代文阅读测试中,有一种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试题。给出多种说法,要求考生根据原文判断其正确,或者是否合乎原文意思,姑且称之为内容判断题。这类题目考生失分较多,失分的情况多种多样,其中一条是考生普遍认为所给判断似乎都似是而非,无从选择,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考生阅读原作不够仔细认真,特别是对试题涉及到的概念、判断的内涵、外延未作深入分析挖掘,故不能作出明确判定,所以解答这类题型重要的是要细致、认真、深入。此外了解一下这类题目干扰项常用的角度有很大帮助的。这类题型的干扰项常常是从概念、判断的外延或内涵上作文章,或者是外延过大,判断过宽;或者是外延过小,以偏概全;或者是偷换概念,用形同异义或形近异义来迷惑考生;在概念判断上时间超前或滞后,比如“设想”说成“应用”。明了这些,我们在解题时,就可以从这些方面考虑,仔细推敲,排除干扰,答好题目。 [开窍示例]1992年全国语文高考卷第22题 从原文意思来看,下列对中微子通信和电磁波通信所作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它们的通信过程、传递路线和装置是基本相同的。 B.中微子力穿透力强,金属板对它也不会产生阻碍。 C.中微子能冲破水下和地下两大禁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应用通信方式。 D.中微子通信和电磁波通信都是用光来传输信息的。 附原文:在“基本粒子”的大家庭中,有一种叫中微子。它那穿山过海,敢于与光速较量的神奇禁不住和不费吹灰之力穿过的拿手好戏,极大地触发了科学家们应用研究的灵感。于是,中微子通信的设想脱颖而出了。这是一种采用中微子束来代替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无线通信方式。它可以冲破电磁波通信不可逾越的水下或地下这两大禁区,实现全球无线通信;它保密性好,传递信息快,不受外界干扰,对人体无害。这些优点是其他通信方式无法比拟的。 中微子通信过程和微小通信相似,有发射和接收装置。通信时,发射端首先用高能质子加速器,将质子加速到几千亿电子伏特的能量,然后去轰击一块金属靶子。此时,靶子的背面就会产生许多“适合”的介子,这些介子一边运动,一边发生衰变,从而变成中微子和μ子。再上它们共同穿过钢板,这时μ子被钢板阻挡并衰变了,剩下的就是纯净的中微子束。然后,再用信号对它进行调制,接着通过磁场控制载有信息的中微子束, 之按人的旨意朝一定方向传向目标。 接收器是一个盛有近亿吨水的大水箱,箱内的光器星罗棋布。当发射来的中微子束在水中传过时,就会与原子核中的中子发生核反应而生出μ子,μ子在水中高速前进,受到核的减速作用放出光子,这些光子进而被水中的光探测器接收,即可把原来中微子束所拾的信息解调出来,从而达到通信的目的。 分析这道题,首先要找到原文与选项对应的语句,铁环财对照分析。A项,原文说“中微子通信过程和微小通信相似,有发射和接收装置”;而A项多了“传递路线”,显然判断过宽。C项,原文说“中微子通信的设想脱颖而出了。这是一种采用中微子束来代替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无线通信方式,它可以冲破电磁波通信不可拿起的逾越或地下这两大禁区,实现全球无线通信”,原文是谈中微子通信现在处在“设想”阶段;而C项说它已经“应用”了,显然犯了阶段超前的错误。D项,原文没有一句话提到中微子通信和电磁波是用光来传输信息的,D项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事实上根据原文看,中微子通信是通过中微子束来传输信息的,正确的是B项。) [开窍练习]1.1992年全国语文高考卷第27题。 对徐渭画雪竹,下面说法中与原文意思相符的有哪几项? A.他画雪竹时,取材不限于一类竹子,因而能人隐约感到全体竹子的形象。 B.他画的雪竹,满身处处是雪,枝干叶若隐若现。 C.他画的竹虚实结合,因而不像竹子。 D.他能用不好的笔,画出极为精绝的艺术珍品。 E.他先画枝节叶片,然后再用淡墨勾画渲染。 原文见《从目的、启示处开窍》中的“开窍示例”。 (解题思路:A项,原文说“绝不类竹”,“类”是“像”之意,而非一类之意,这属于概念释义错误;C项表述自相矛盾,既有实写绝何不像?“虚实结合”不是“不像竹子”的原因;D项,偷换概念,用表面挖而内涵不同的概念来迷惑考生,“瘦笔”并非不好的笔,笔的好坏应该就其功能而言,应选B、E项。) 2.1993年全国语文高考试卷第28题。 下面是从文中得出的判断,判断正确的(不止一项)是 A.缺乏审美教育会限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B.《学会生存》激发了吉尔福特和威廉斯的探讨。 C.威廉斯的实验受到学生欢迎。 D.《学会生存》认为,当前的教育使创造精神窒息。 E.创造能力最容易受文化水平的影响。 附原文: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人们十堰要求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潜能都释放出来”,然而,“人们的创造能力是最容易受文化影响的能力”。它强调说:“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是并存的”。因此,有必要警惕教学中妨碍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因素:概念的内涵固定化限制了思考,无法产生突破和解决新问题;对问题的固定反应方式限制了发散思维的发挥,墨守成规更窒息了创新的愿望和灵感;强调记忆、练习、再现的聚敛性思考,忽略应用、联想的扩散性思维训练;情感因素不足,缺乏形象和审美内容,缺乏认识中的愉悦和激励。 以上情况激发了多方面的探讨,其中,建立在吉尔福特智力结构基础上的威廉斯创造思考策略在理论上较为合理,在教学实践中也较受欢迎。 (解题思路:B项,原文说,“以上情况激发了多方面的探讨,其中,建立在吉尔福特智力结构基础上的威廉斯创造思考策略在理论上较为合理”,由此看出是激发了威廉斯的探讨,而非吉尔福特,B项判断过宽;D项,原文说,“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是并存的”。由此看出D项的说法以偏概全,只看到“窒息”的一面,忽略了开发的一面。E项,原文说,“人们的创造能力是最容易受文化影响的能力”。这里的“文化”是集合概念,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批精神财富,而E项所说“文化水平”的“文化”,是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显然E项也属于偷换概念。正确的说法是A、C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