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4~15题。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情人:多情的人,指自己;一说指亲人。 14.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5分) A.首联写景,辽阔大海上升起一轮皎洁明月。即景生情,诗人想起远在天涯的友人,此刻与“我”同望明月。前句“望月”,后句“怀远”,紧扣诗题。 B颔联直接抒发思念之情。因“思”生“怨”,相思之深、相思之极、因而埋怨长夜漫漫,夜不能寐;“竟夕”,以至于通宵都在思念,极言相思之烈。 C.颈联通过动作和细节描写传达感情,描绘诗人彻夜难眠的情形。“灭烛”月光满屋,更加可怜月的孤独;“披衣”庭院散步,露水湿衣,相思之浓。 D.尾联说月光虽美,可无法捧在手中送给远方思念的人,还不如在梦里与思念的人团聚。寄希望于梦中,足见对友人思念之切,情感真挚,深化中心。 15.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是用何种手法表达意境之美的?请指出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 答: 答案: 14【答案】【改编题】C“更加可怜月的孤独”错误。“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农历十五左右。(望月:即是遥望月亮,又可理解在满月之际农历十五) 15答:表现手法与好处: 1.触景生情(即景生情)。①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明月,普照天下,为“怀远”营造了气氛;由雄浑壮阔之景,引发思亲怀远之情。远在天涯海角的亲人,此时此刻也和我望同这轮明月吧! ②这样写由“壮”景转入“怀远”浑然天成,雄浑阔大深邃,表达对友人的深深思念。(3分) 2.虚实结合。①望月是实写:波澜壮阔的大海上,升起了一轮皎洁的明月;怀远的内容是虚写。遥想远在天涯的友人也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吧;②借助想象补充现实,虚实互补,深化怀远的深情,给人留下了思考的空间。(3分) (给分点:①指出手法1分;结合内容,正确分析各1分) 【译文】 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 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长夜之难挨;孤身彻夜不成眠,辗转反侧起相思。 灭烛欣赏明月呵,清光淡淡泻满地;起身披衣去闲散,忽觉露珠侵人肌。 月光虽美难采撷,送它给远方亲人;不如还家睡觉,或可梦见相会佳期。 张九龄是唐代的一代名相,遭受奸臣排斥,贬谪荆州,中秋之夜怀念远方,写了这首诗。诗歌意境雄浑阔大,骨力刚健,但又情感真挚,特别是前两句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赏析】 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