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中的历史故事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青城中学 杜建平 “饺子”的由来 ![]() 油条 油条是很多人爱吃的早点食品。说起它的来历,还和秦桧有关呢。 ![]() 当时风波亭附近有一家专卖油炸食品的饮食店,店老板正在油锅旁炸食品,得知岳飞被秦桧夫妇害死的消息后,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从盆中抓起一块面团,捏成一男一女两个小人,并将它们背靠背粘在一起,丢进油锅,口里还连连喊道:“吃油炸秦桧啦!”他这么一喊,周围的百姓个个心里都明白他的意思了,便一拥而上,一边动手帮着做,一边帮着喊,还一边吃。其他的饮食店见状,也争相效仿。当时,整个临安城都做起“油炸桧”,并很快传遍全国。 “油炸桧”流传到今天,许多地区已改称“油条”,但仍然有地方叫“油炸烩”或“油炸鬼”。 ![]() 馒头和包子 馒头和包子的起源距今已1700多年,它的创造者 据说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诸葛亮不仅在战场上用兵 出神入化,而且爱民如子。他创制馒头就是一则爱民 的典型事例。 蜀汉建兴三年秋天,诸葛亮七擒七纵收服了孟获,班师回朝。大军行到泸水,忽然阴云密布,巨浪滔天,军队无法渡河。孟获说:“这里几年来一直打仗,很多客死异乡的冤魂经常出来作怪,凡是要在这里渡水的,必须祭供。”诸葛亮问孟获用什么作祭品。孟获说:“要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祭供才会平安无事。”诸葛亮一听,心里一沉:这些作祟的既然是冤魂,如果再用49颗人头去祭奠,不是又平白无故地增加49个冤魂吗?这样循环往复,冤魂就越积越多,泸水便永无宁日。 诸葛亮决定不以人头祭泸水。他来到泸水边,只见阴气四起,恶浪汹涌,士兵和战马也处在惊乱之中,看来不祭是不行的。诸葛亮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用另一种物品替代人头的绝妙办法。他命令士兵杀牛宰羊,做成肉馅,在外面包上面粉,并做成人头模样,入笼屉蒸熟,亲自摆在供桌上,拜祭一番,然后一个个丢进泸水。受祭后的泸水顿时云开雾散,风平浪静,大军顺顺当当地渡了过去。由于“首”、“头”同义,后来就把“馒首”称作“馒头”。馒头作了供品祭祀后被食用,人们从中得到启示,以馒头为食品。由此开始,生活中,人们渐渐做起“馒头”食用了。随着社会生活实践不断向前发展,逐渐演变成由“馒头”里边装上肉馅的食物,名曰为“包子”了,因为是用面和肉馅包成的,故被人们命名为“包子”了。 光饼 ![]() 有一次,戚继光行军途中,有一个老农献上许多中间有个小孔,外边放芝麻的咸饼,以作慰劳。并且说:“别看这饼光光的,它可以用绳子穿着带在身边,饿时撕下,就可充饥。”戚继光连声称赞说:“老伯伯,你想得真周到,真要谢谢你了。有了这光饼,以后行军不会再耽误时间了。” 消息传开,各地百姓都争先做光饼献给军队,“光饼”的名称便从此流传了下来。后人感念戚公,便把这种小饼叫作“继光饼”。这种叫法如今在福安等地依然保留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