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http://www.newdu.com 2018-12-11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山东省高密市康成中学 凌广杰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主要从政治角度讲述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时间跨度大(约四百年),涉及史实多,但限于课时,在教材中,“两汉”侧重讲的是西汉,“兴衰”侧重讲的是“兴”。
    1.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了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这也是课文前两目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汉武帝得以实现大一统的客观条件;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是他能够完成大一统的主观因素。本目的重点是写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削弱封国势力,使其越分越小,再也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大一统的历史意义,课文中未作任何理论性的评析,这就为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留下了充足的空间。
    2.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首先,应理解实行该政策的原因:汉初,诸子百家各派学说仍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不适应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其次,要把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核心内容是把儒家学说抬高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再次,汉武帝推崇的“儒术”,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它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即所谓“霸(法家)王(儒家)道(道家)杂之”。最后,设太学,以“五经”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是实行“独尊儒术” 的必然结果。
    学习“汉武帝的大一统”这个子目,教师可先提问“请说说你所知道的汉武帝的事情”,引导学生发言、议论,然后用“雄才大略”作结。再让一个同学朗读第62页课文小字,让学生说说“这段小字说明了什么问题”?从而引出汉武帝重视选拔人材、善于使用人材的结论。 教师再提问:“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两项措施?”学生作答后,先讲政治方面的措施: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可先请一位学生读关于梁王的课文,由此而引出“武帝时诸侯国仍有相当势力”的认识。再讲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两种做法,最后分析得出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汉武帝实现政治上大一统的效果。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本课难点,可主要由教师讲述。为方便学生理解董仲舒的有关建议,可使用以下投影: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天人三策》
    接着,教师提问:“‘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家的学说?”(答:儒家学说,即儒术)再提问:“董仲舒的建议为什么被汉武帝所接受?”可让学生议论、回答。
    学习完“汉武帝的大一统”一目,教师可引导同学讨论:“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并可用以下图示(投影)小结:
    
    三、学法指导 
    1.史料阅读法:阅读能力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功,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读懂史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可以加深对有关课文的理解。如在学习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荒凉景象时,可以出示《汉书·食货志》的记录:“民失作业,而大饱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再如文景之治的景象则可出示以下史料:“海内安宁,家给人足。(《资治通鉴》卷15)、“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汉书·食货志》)
    2.新旧知识对比:汉高祖以后的几代皇帝,特别是文帝、景帝时期(公元前180年-公元前141年)推行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 的太平盛世景象。此时,可以回想并对比秦始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与汉文帝预修陵墓要求从简、停建露台的做法有何不同。从而总结出“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3.直观图示法:在学习汉初的察举制度时,可以制作其流程图:
    
    再如,在学习推恩令时可以作图示意:假如一个诸侯王拥有封地是图1这么大;他有四个儿子,根据汉朝的推恩令,他的封地就变成了如图2的阴影部分,以此可以形象地说明推恩令的作用。     
     
    图1                图2
    4.历史扮演法:可以根据历史故事,自编剧本,扮演历史人物,演绎历史故事。如在学习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时,可以演绎文帝罢建露台的故事;在学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可让学生分别扮演汉武帝、董仲舒及道家、法家代表人物,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事进行辩论。
    5.列表对比法:对西汉与东汉的朝代要素进行列表对比记忆。如下表:
    

    

    建 立 者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西汉
    

    刘邦(汉高祖)
    

    公元前206年
    

    公元9年
    

    东汉
    

    刘秀(光武帝)
    

    公元25年
    

    公元200年
    

    四、中考命题分析
    本课内容在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出现概率较高,识记汉武帝、汉武帝大一统措施中的“推恩令”、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等知识点,考查最频繁。另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尤其文景之治),虽然不是课标要求内容,但作为古代和谐社会的重要例证,在近年中考试题中也时有亮相。
    五、中考试题分析
    1. (2008年,潍坊市)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解析:本题从主席诗句入手设置情景,旨在考查学生对汉武帝历史功绩的识记与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回顾所学知识即可正确作答。
    答案:C
    2. (2008年,嘉兴市)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汉武帝所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   B. 设西域都护府    C. 加强监察制度   D. 推行儒学教育
    解析:本题的题眼在于“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题支中给出的四个选项,具有此目的的,只有颁布“推恩令”,由此正确作答。
    答案:A
    3.(2005年,扬州市)阅读下列材料
    (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书》
    请回答:
    (1)这段话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请举一例说明汉景帝是怎样做的。
    (2)当前中国社会的“三农”问题突出,请你为解决当前农业问题提出一个建议。
    解析:第(1)问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汉景帝的这句话体现了对农业的重视,并以史实加以说明。第(2)问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答案具有开放性。可围绕“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负担,科技兴农”等方面作答。
    答案:(1)重视农业生产。薄赋劝农,把田租定为三十税一;下诏准许农户由耕地少的地方迁到耕地有余、水利条件好的地方。(任选一项)
    (2)建议: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六、同步检测
    1.西汉第一个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
    2.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重视“以德化民”
    C.经济困难                      D.人心思安
    3.以注意节俭而著称的西汉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4.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项是(     )
    A.中央实行盐铁专卖              B.平定“七国之乱”
    C.颁布“推恩令”                D.发行五铢钱
    5.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是(     )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武帝        D.光武帝
    6. 阅读下列材料:
    “到这个时期(西汉),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请回答:
    (1)这段话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2)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什么?
    (3)你认为出现这一治世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的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丈,殿内可容纳一万人。……为修建这些宫殿,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方树木都被砍光了。
    材料二  汉文帝非常注意节俭,并以身作则。他穿的衣服比较粗糙。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他说:“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还要建造露台呢?”
    阅读材料回答:
    (1)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你能说出秦亡汉兴的原因吗?
    参考答案:
    1.A   2.C   3.B   4.C   5.C
    6.(1)汉景帝时期。
    (2)“文景之治”。
    (3)他们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注意节俭。
    7.(1)秦朝的统治者奢侈腐化,汉文帝注意节俭。
    (2)秦对人民实施暴政,而汉朝统治者以此为戒,轻徭薄赋,减轻对人民的剥削,注意节俭。
    作者简介:凌广杰,山东高密市市级优秀教师。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既思考着《新课程怎么教?》《二轮复习我们怎样进行?》等教学问题,又关注着《从文字狱看封建社会的没落》《观史之角度决定历史的面孔?》《国耻日的反省》等史学与现实研究;在《伦敦上空的小鸟》的外国观察中更《感悟着九九重阳》的传统深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