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山东省高密市第五中学 王 蔺 一、知识梳理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 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商朝的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甲骨文已具备了传统所谓的“六书”: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假借、转注等六种造字方法。)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甲骨学已经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科。 目前见到最早的历法是保存在甲骨文中的商朝历法,它是一种阴阳合历,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发明。 屈原不仅是一位很有抱负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吸收民间的文学形式,采用方言音韵,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创作了《离骚》等作品,对我国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把屈原作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在各国为他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以上三点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影响至今,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应该重点掌握。 2.难点 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甲骨文距今久远,学生识别和理解还是比较困难的;由于教师及学生在古代历法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故理清和理解商代历法也是有一定困难的;《离骚》是屈原被流放后用诗歌形式写成的自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但由于是用楚国方言写成,为学生所不熟悉,很难领会其意义。故以上三点为教学难点。 三、学法指导 1.文字识读法 汉字是维系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学生对汉字还是很感兴趣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但我们又很难识别它,所以可以采用小组活动法(需要课前准备)。 活动:“走进甲骨文” 活动可分以下几步骤: (1)由学生介绍甲骨文的由来,并用课件解说甲骨文的精美骨片; (2)学生讲述甲骨文的典故与逸闻趣事; (3)师生一起尝试解读某些甲骨文字的意思;并让学生尝试用橡皮雕刻或在纸上绘制一幅甲骨文作品; (4)教师对活动进行简单评述。 2.图示法 使学生对汉字的发展历程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1) (2)教材39页“马”字的演变。 3.表格归纳法 通过表格,归纳出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对我国文字的演变,可以设计如下表格:
4.讲故事法 组织学生搜集有关甲骨文、扁鹊、屈原等的故事,在课堂进行讲故事比赛,增强其对历史人物、历史事物的了解和兴趣。 为加深学生对扁鹊在中医学方面的贡献,可向学生讲述以下故事:相传,有一次扁鹊路经虢国,听说太子已病死半日。扁鹊询问了太子的病情,断定太子气息尚存,可以救活。虢君急忙请他医治。扁鹊一面切脉,一面观察太子的气色,还不时向虢君询问太子的病情,最后确定太子是休克,命弟子进行针刺治疗。太子很快就苏醒了。根据上述故事情节,让学生分析:扁鹊生活在什么时期?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扁鹊运用了中医学上的哪些诊病方法? 也可以结合《扁鹊见蔡桓公》这篇课文,来加深学生理解本课所学的内容,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掌握扁鹊诊病的基本方法。 还可以设计一个学生感冒后去找医生看病的情景,通过现实情景来加深对“四诊法”的认识,使学生明白,直到今天,医生诊断病情时仍在使用“四诊法”。 5.诗歌、名句交流感悟法 (1)背诵24节气歌(学生比较熟悉,小学背过的);或让学生说出某个节气的含义。例如: 惊蛰,地里昆虫开始苏醒,蛇出洞。 (2)让学生说出屈原的名言名句或诗歌里的句子,生生交流,理解体会屈原的伟大爱国情怀。例如: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父》 四、中考命题分析 本部分在中考命题中所占比重很小。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通常结合图片和新情景来命制试题。主要考查的内容有:文字的演变、甲骨文的地位、商朝的历法、扁鹊的四诊法、屈原的文化成就及爱国思想、战国编钟等。 五、中考试题分析 1.(2008年,湖北咸宁)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大量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 A.司母戊鼎 B.整套编钟 C.青铜神树 D.四羊方尊 解析:本题考查了战国编钟的出土情况及地位。本题题干中提到“钟鼓之乐”,考察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而在备选项中A、C、D三个答案分别属于青铜器中的礼器、酒器。 答案:B 2.(2007,黄石卷)中国古文字①金文②隶书③甲骨文④小篆,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 A.③④①② B.③①②④ C.③④②① D.③①④②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中国古文字产生的先后顺序的掌握情况。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其次是商周青铜器上的金文(铭文),再次是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答案:D 3.(2008年,湖北宜昌市)2008年元旦,国务院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开始实施,其中新增的且传说与屈原有关的放假节日是 ( ) A.元宵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解析:本题由现实生活创设情景,来考查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运用能力。传说屈原因救国无门,遭到流放,最终因悲愤于五月初五投江自杀。 答案:C 4.(2008年,湖北随州市)1978年5月,在湖北省随县擂鼓墩出土的整套编钟是( ) A.青铜器 B.陶器 C.铁器 D.瓷器 解析:本题主要是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考查。由所学知识可知:湖北随州出土了很多战国时期的乐器……仅编钟就有六十多件。编钟由青铜铸成,排列在刻满彩绘花纹的钟架上。 答案:A 5. (2008年,山东威海市)右图是“记有日食的甲骨文”,这是哪个朝代的记载?(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解析:本题主要是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识图能力的考查,本题以图文的形式出现。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甲骨文出现的朝代──商朝,便可直接选出答案。 答案:B 六、同步检测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是因为商朝( ) A.有了史官 B.有了确切纪年 C.有了史书 D.留下了记载历史资料的甲骨文 2.商周的“金文”是一种什么文字( ) A.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B.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C.刻在石器上的文字 D.铸刻在铁器上的文字 3.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 A.它是指在“殷墟”发现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B.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C.研究甲骨文便于了解商朝社会状况 D.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的历史有了确切纪年 4.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历法,将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这个历史时期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5.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定出了一年中的24个节气,这个历史时期是(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6.下列哪一项史实不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 ) A.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年月日记录的日食 B.定出一年中的24个节气 C.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留下了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D.名医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 7.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生活在( ) A.战国时期的楚国 B.战国时期的齐国 C.春秋时期的鲁国 D.春秋时期的晋国 8.“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①上述内容出自哪一作品? ②这一作品是谁创作的?他生活在什么时期的哪个国家? ③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1.D 2.B 3.D 4.B 5.D 6.A 7.A 8.①《离骚》;②屈原;战国末期的楚国;③充分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作者简介:王 蔺,山东省高密第五中学教师,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一直从事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多次在潍坊市、高密市提供公开课和观摩课,在“范例导学、自主提升”教学模式的研究中贡献突出。参与《中考复习指导丛书》等编写工作。先后获得高密市教学能手、潍坊市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