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教材解析:九年级上册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http://www.newdu.com 2018-12-11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教材解析:九年级上册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高密市育才实验中学 付桂花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
    (1)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在19世纪70年代逐渐应用于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此重点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深理解:第一,理论基础,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找到了打开电能宝库大门的钥匙;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电力得以实际利用。第二,电力具有传递速度快,传输损失小,能远距离输送并可以按用户需要分配能量的优点,它一经发现,便很快取代蒸汽力,成为工厂机器生产的主要动力。第三,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它促成一大批新的工业部门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面貌。电力在生活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2)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汽车和飞机都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在这方面,走在前列的是美国和德国,其中德国发明家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为汽车和飞机的问世奠定了技术基础,以内燃机为动力,德国人本茨和美国人莱特兄弟研制成功汽车和飞机。他们的发明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强了各地区人们之间的交流往来,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
    2.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
    由于教材仅从少数事例入手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提供的素材十分有限,学生难以深入感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教学中需要适当补充有关材料,让学生从身边的例子入手,分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从中去感悟第二次工业革命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了社会的极大进步。
    三、学法指导
    (1)图片收集学习法。图片是形象的历史,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去感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
    如人类开始了解电、运用电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电对改变人们生活起了重要作用。组织学生收集有关电产生、发展的概况的图片资料,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电气取代蒸汽的必然性;组织学生收集整理有关爱迪生发明电器的图片资料,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发明大王爱迪生对人类社会的卓越贡献;组织学生收集有关电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使用情况的图片或照片,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2)探究学习法。探究学习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组织学生探究:“电力作为一种能源,比蒸汽动力具有哪些优点?”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明确电能传递速度快,传输损失小,能远距离传送,并按用户需要科学分配能量等。并引导学生结合物理学科的知识进一步了解发电机: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电能转化成机械能。从而掌握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取代蒸汽,进入“电气时代”。
    (3)辩论学习法。不辩不明,通过辩论将模糊不清的认识可以彻底弄清楚。
    例如对于汽车的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两个观点让学生去展开辩论:
    观点一:汽车的发明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应该积极发展汽车工业。
    观点二:汽车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空气污染、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许多问题。因此,应该停止发展汽车工业。
    辩论时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辩论后师生一起总结如下: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又都不够全面,观点一看到了汽车工业的积极作用,忽略了消极影响。观点二看到了汽车工业的消极影响,但过于偏激。应该在发展汽车工业的同时,尽力减少和消除它带来的消极后果;同时加强科技研究,用科技成就来趋利避害,满足人类需要。
    (4)历史想像学习法。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如对于电的发明和利用,可以进行历史设想: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在没有电灯之前,我们的先人在夜晚采用哪种方法照明?采用这些方法,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展示自己的想像,总结得出如下见解: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很不方便,如夜晚大街上变得漆黑一片、电视机无法打开、电车停运等等。没有电灯之前,人们多使用煤油灯、煤气灯、蜡烛照明。照明范围较小,亮度差,不利于广泛使用。这样可以进一步明确电灯的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5)讲故事或表演学习法。爱迪生是学生们非常熟悉和敬仰的大发明家,有关他的故事也是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以讲述或表演“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为主题,可以开展一场竞赛会,让学生能在讲故事或表演中,认识到科学发明不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创造思维,还要付出超出常人的艰辛。
    如讲故事:美国人爱迪生(1847—1931)是著名的“发明大王”。他一生中有近两千项发明,其中最著名的有留声机、电灯、电影摄影机、碱性蓄电池等。1879年10月21日,他在新泽西州门罗公园实验室用碳化的卷绕棉线作为灯丝,成功地制出世界上第一个电灯泡。他花了近三天时间把灯丝装进真空玻璃泡,通上电源,电灯泡发出相当于10盏煤气灯的温柔光芒,它持续照明约四十五个小时。实际上,自从电出现以后,很多人都想用电来照明,并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人们造出了电弧灯等电灯,但寿命都不长,效果也不稳定,以至电灯很难普及应用。爱迪生立志解决这一难题,在几年的时间里,他和他的助手们废寝忘食,试验过从世界各地找来的1600种耐热材料、6000种植物纤维,才找到合适的灯丝材料,终于造出了耐用的白炽灯。
    如搜集爱迪生的名言:
    失败者的一大弱点在于放弃,成功的必然之路就是不断的重来一次
    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想象力引发构想,而知识实现构想。 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遇到困难时,我决不灰心……成功的三个条件是勤勉、努力和尝试。
    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 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不断地寻找自然的秘密,并利用它来造福人类;且一切都当朝光明的一面迈进。
    我既然在寻找世界上需要的东西,我就一直地寻找下去,并且试着创造它。我只希望把 一件事做到成功,很少想到怎样从中获得金钱。
    (6)情感体验法
    爱迪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中有二千多项发明,其实在他每一项发明成功之前,其实都面临着无数次失败,我们可以让学生设想处地的想一下:当我们面对一次次的失败时,我们会怎样想?以后会采取什么样的做法?通过设计以上问题,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正确的、个别化地指导。
    (7)历史比较学习法:比较出真知
    如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新特点:
    首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革命紧密的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其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进程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并且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也大大缩短。
    第三,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比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他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他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也可以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同点:
    它们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它们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比较学习法也可采用表格进行比较,如比较蒸汽与电气的区别:
    

    内容
    

    蒸汽
    

    电气
    

    时间
    

    18世纪60年代以后
    

    19世纪下半期以后
    

    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等
    

    发明
    

    棉纺织业、火车、轮船,蒸汽动力
    

    电力工业为主推动钢铁、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发展,电力动力
    

    特点
    

    熟练技工,科技含量小
    

    科技成就推动生产发展
    

    影响
    

    手工工场—大机器生产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推动生产、生活、思维的根本性变化等
    

    四、中考命题分析
    本课的考点集中在电力的发明和应用、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及影响。在全国各地以往的考试过程中,常见的题型为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由于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标准之一,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重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相联系,值得同学们注意。
    五、中考试题分析
    1.(2008年,南通市)下列人物中,其发明使电力广泛应用于生活领域,从而提高了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是(     )
    A.哈格里夫斯                 B.瓦特
    C.爱迪生                     D.卡尔·本茨
    解析:此题考查电力的发明与应用。根据所学的知识知道在这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是美国发明大王兼实业家爱迪生,他发明的电灯泡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而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推动纺织业发展;瓦特改良蒸汽机;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并研制成功汽车,这三人与此题无关。
    答案:C
    2.(2008年,武汉市)学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内容后,某同学在笔记中对这次工业革命做了如下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重要发明:火车、汽车、飞机       
    B.主要特点:电力的广泛运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C.重大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广泛运用这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
    解析:此题是一道否定式的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注意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A项中的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所以A项不符合第二次工业革命。B、C两项的叙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符合。
    答案:A
    3.(2008年,随州市)19世纪后期,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主要是因为(    )
    A.爱迪生发明电灯泡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本茨设计出内燃机     D.石油工业的发展
    解析:注意此题当中的关键信息“电气时代”,与电力的发明与应用相关,可以排除C项和D项,而爱迪生发明电灯泡仅是电力的应用之一,不能以此说明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此题最佳答案是电力的广泛应用。
    答案:B
    4.(2008年,襄樊市)读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反映了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方面分别进入到什么时代?
    (2)图三中“网络长椅”的出现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请你举出这次科技革命所涉及的领域?(举出两例即可)
    (3)某校以“科技与我的生活”为主题开展探究,请你为这次讨论提供一个例子。(要求举出具体科技成果,并说明该成果对生活的影响。)
    解析:此题是一道读图识图题,搜集图中的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正确的回答。第(1)(2)题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图三是科技革命的成果,现在还没有学习到),比较容易回答。第(3)问注意题中的要求:以“科技与我的生活”为主题,举出实例,然后说明影响。
    参考答案:(1)图一:蒸汽时代     图二:电气时代  
    (2)①第三次科技革命
    ②领域: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克隆技术等。
    (3)例如:汽车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电灯为世界带来光明等。
    六、同步检测
    1.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发和利用的相对清洁的能源是(    )
    A.煤炭        B.石油      C.电力        D.原子能
    2.一位学者在论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写道:“无论就其尝试还是广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都远远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时时刻刻地直接感受着它所带来的恩惠。”下列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恩惠”的是(    )
    A.汽船  火车      B.电脑  手机      C.汽车  飞机       D.蒸汽机  内燃机
    3.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有了彻底改善的是(     )
    A.内燃机的应用            B.汽车、飞机的推广
    C.石油化工的兴起          D.电力的推广和应用
    4.第二次科技革命中,被誉为“发明大王”的发明家兼实业家是
    A.爱迪生       B.法拉第     C.戴姆勒        D.爱因斯坦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技术革命,它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材料二  在这次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工业生产取得了巨大飞跃。1870—1900年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倍多,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1)材料一中的“革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的“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请举出至少2例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的成果。
    (3)以上两段材料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对此你有何感想?
    参考答案:
    1.C     2.C     3.D       4.A
    5.(1)第二次工业革命。
    (2)电灯、电话、电报、汽车、内燃机等。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的迅速发展,推动社会的巨大进步;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发展高科技;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引进技术和资金等。
    作者简介:付桂花,山东高密市育才实验中学教师,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自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主编或参编过《初中历史基础训练》《一课三练》《中考金四导·初中历史总复习》等多种教学资料,在《中学生导报》《历史教学问题》《中国教师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多篇,先后获得过潍坊市教学能手、高密市骨干系列教学能手、高密市五四先进青年等多项荣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