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历史: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河北 杜兰静 邓小平──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今天我们就从四个阶段以图片展示的形式去探究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 邓小平理论的雏形 【图片展示】
【探究历史】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于是思想界展开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通过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次会议后不久,邓小平又发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开始形成。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了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十点经验。这十点经验,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雏形。 第二阶段: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图片展示】
【探究历史】 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开幕词中,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他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它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同时,改革开放在全国蓬勃发展起来。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从而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含义更加全面。 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深入研究了我国的基本国情,明确提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括了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六条指导方针,并明确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这次会议构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轮廓,至此,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有了比较充分的论述,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第三阶段:邓小平理论的完善 【图片展示】
【探究历史】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到南方视察发表重要谈话,这个谈话在总结和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三大以来,围绕改革开放过程中一系列问题展开了探讨,做了新的深刻概括和总结,鲜明地回答了经常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强调发展是硬道理,这次谈话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使邓小平理论的主线和轮廓更加清晰。 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精神的指导下,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并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标志着我们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中国当代的实际相结合,实现了理论上的第二次飞跃。 第四阶段:邓小平理论的确立 【图片展示】
【探究历史】 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明确提出和使用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并且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写进了党章,这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正式确立和命名。中国从此进入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新阶段。 作者简介:杜兰静,从事初中毕业班历史教学,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经常在市级研讨会上作经验交流和示范观摩课。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多次被评为市级模范教师。 2008年2月获“河北省冀州市教学标兵”的荣誉称号。2008年被衡水市教育局聘为“衡水市初中历史学科教研中心组成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