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博盛会 忆近现代外交 山东 卞法莲
新闻聚焦
中新网5月27日报道: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后,上海租界成为中国土地上享有治外法权的“国中之国”。外国人聚集“十里洋场”,洋货充斥租界,但这种繁华景象是以中国人民的苦难为代价。160多年后,上海世博会张开双臂迎接四海宾朋,20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公众参与的规模、参展方的多元化、参展内容的多样性,在世博史上前所未有。世博会为上海的历史和中国的历史书写新的篇章,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日益发展和影响力上升的信任与认可。 围绕上海世博会开展的外交活动,是2010年中国的一场全方位大外交。百余位外国政要、数百万外国观众到上海参加世博会的有关活动,“世博外交”成为今年中国外交的重头戏之一。各国政要名流云集上海,各路媒体聚焦世博,高密度、高频率、多交叉的各种双多边会晤与对话,为外界更加客观、平衡地感知中国、了解中国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更是中外双方敞开心胸交流对话的机缘。因此,“世博外交”将是继2008年奥运外交、2009年峰会外交之后,2010年中国外交的一大亮点。 观今日世博盛会,人们心潮澎湃,关注今年世博外交,回顾中国近现代的外交之旅,不仅感慨万千,庆今日新中国的强大与辉煌,科技的进步、文化的底蕴,盼祖国更加辉煌,复兴崛起不再仅仅是梦想! 训练平台 1.(2010·山东聊城)一位老新闻记者自豪地说:“上个世纪70年代,我曾写过一篇题为‘跨洋握手’的新闻稿。”该新闻稿报道的应是( ) A.亚非会议圆满成功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尼克松访问中国 D.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召开 2.(2010·浙江东阳)澳门回归十年来,生产总值由472.87亿澳门元增加到1718.67亿澳门元;到2009年底,政府财政储备是1999年的40多倍。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①“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指引②澳门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③中央人民政府对澳门的支持④澳门特区政府高效施政、高度自治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2010·四川遂宁)小兵同学准备制作主题为“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的网页,收集了下列材料,其中不能入选网页的是( )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中美建交 C.周恩来率团出席亚非会议 D.四川省委书记率团到台湾开展“天府四川宝岛行”活动 4.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将隆重开幕,它将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世界博览会。围绕上海世博会开展的外交活动,是2010年中国的一场全方位大外交。百余位外国政要、数百万外国观众到上海参加世博会的有关活动,“世博外交”成为今年中国外交的重头戏之一。这让我们不仅回顾起中国近现代的外交情况: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清政府的外交同屈辱总是连在一起的;建国后,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屹立在东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任何反帝活动…… 材料二 ![](/uploads/collect/201812/10/W0201008276440966735485504.jpg) 材料三
![](/uploads/collect/201812/10/W0201008276440973095655504.jpg) |
![](/uploads/collect/201812/10/W0201008276440974501365504.jpg) |
A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 |
B 身着中国民族服装的各经济体领导人在上海科技馆 |
请回答: (1)分别写出材料一中三项内容各出自什么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①条约:《 》,影响: ②条约:《 》,影响: ③条约:《 》,影响: (2)根据材料二回答:1955~1970年中国在联合国获得的支持率呈现怎样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中国在哪一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合法席位?同一时期,中国还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举一例) (3)材料三图A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见证了浦东的崛起,这与哪次会议作出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密切相关?这次会议的召开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4)材料三图B描绘了在上海举行的哪次重要会议的场景? (5)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中国近现代外交变化中,你有怎样的感想? 参考答案 1.C 2.D 3.D 4.(1)①《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上升, 26届中日建交或中美建交或尼克松访华。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上海APEC会议。 (5)认识:①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②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③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作者简介:卞法莲,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柳桥中学历史教师。从事历史教学近20年,教学成绩优异,获县级教学能手称号。曾在《少年智力开发报》《新课程》《历史周刊》《中学生学习报》等报刊杂志和“人教网”、“国学网”等网站发表文章百余篇,曾参与编写《倍速中考训练法》《优化设计》等书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