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危机 山东 陈 静 这节课同学们情绪激昂,大家投入地争辩、倾听,让我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发觉自己有点累。也许这累,是源于一种沉重,一种对当前国民经济现状忧郁的沉重。 ──写在前面的话 看到“经济大危机”课题,大家已经“蠢蠢欲动”,从整体感知本课内容到自主梳理知识点,有的同学禁不住开始了窃窃私语,等到了质疑环节时,他们的问题便如空中翻飞的雪花,漫天洋洋洒洒: “老师,这场危机到底是怎样爆发的?” 马上有学生接过话题:“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没人管,资本家为了攫取高额利润,千方百计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工人工资,使人民的收入增长水平远远赶不上经济发展水平,从而限制了消费能力,生产出的商品大量积压卖不出去,出现了产品过剩。于是工人失业,而工人失业,又导致购买力再次下降,如此恶性循环,经济危机爆发了。”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我画出一个示意图来进一步阐释这个问题: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遇到的重大挫折,就在西方国家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候,新生国家苏联却是‘风景这边独好’。苏联新创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以及其取得的成就引起了西方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的关注,一直认为政府管的越少越好的美国也开始尝试着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政府和经济的关系,罗斯福新政就是资产阶级政府干涉经济生活的开端,其最大特征就是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指导。” “老师,给我们讲一讲现在的金融危机吧?” 学生的兴趣不仅仅在书本,他们更热衷现实。然而这是一个敏感且复杂的话题,最近我读了一些与之相关的文章,心里总隐约有些沉重。 “本次金融危机是继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之后的又一次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由于全球性经济的发展,所以这次危机速度之快、影响之重、波及之广远大于上次危机。危机的始作俑者是美国,发轫于虚拟经济中,根源在华尔街,全面爆发于2007年12月,然后向全美、全球迅速扩散,又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传播。其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犹如多米诺骨牌效应,一发而难以控制。世界发生金融危机,中国当然不能独善其身,在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有两驾即出口、投资因外需低迷以及外资投资减少和撤资而遭到重创,另一驾马车即内需也受到冷遇,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不确定因素增多。这就是说,受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目前都处于严冬之中。” “那我们怎么办?” “从理论上讲,宏观调控是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平稳运行的必要手段。罗斯福通过新政使美国经济摆脱了大萧条的阴影,重新走向繁荣。我们都知道,罗斯福新政三大重要措施是:改革金融、复兴工业和救济贫民。或许我们可以从这三大措施当中找寻到一些启示。” 同学们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我听来,虽有些许幼稚,但对于九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已经很是难得。欣慰之余,将同学们的见解总结如下: 一、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确保社会稳定。根据“罗斯福新政”经验,有效刺激消费是克服经济危机的关键。而刺激消费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二、继续加强我国农业投入,一方面可以巩固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持社会稳定,通过提高农民收入的方式刺激消费,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三、加强政府对市场的监管职能。建立专业化政府监管机构,提高监管能力。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界定政府监管的职能、执法程序和执法责任,减少执法的随意性。 四、扩大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收入,减少出口。 五、减少政府收入,提高社会经济效率;平衡国际收支,减少贸易摩擦。 80年前的经济大危机与中国目前经济状况是有不同的,所以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看待罗斯福新政,并进行吸收与创新,既:改革一定要从国情出发。 作者简介:陈静,山东高唐实验中学教师。聊城市教学能手、骨干教师、高唐课改先进个人;省优质课获奖者;有课例、论文、课件等多次获奖;参编《金四导》系列、《快乐书坊》系列、《初中历史教材全析》等;参研市级课题、省级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