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亡秦论杂说

http://www.newdu.com 2018-12-11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亡秦论杂说
    山东 陈 静
    因某些原因要了解秦王朝种种事宜,近日翻阅了大量资料,发现自己竟如井底之蛙般孤陋寡闻,“井外”已经是众说纷纭,唇枪舌剑,我却依然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悠哉悠哉。就这么翻了几页书后,激起心中层层涟漪,所以也想凑凑热闹,纠集众家之谈杂说亡秦论了。
    对于秦朝暴政导致二世而亡的说法,我一直深信不疑:秦朝繁重的徭役、兵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罚,加上残暴程度与其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秦二世胡亥,更加激化了当时的阶级矛盾,于是,辉煌一时的大秦帝国被秦末农民战争的浪潮淹没在滚滚历史长河之中。这似乎是我们的“共识”,并且我们可以列举出很多例子来证明秦朝的暴政,如阿房宫、骊山墓等大型建筑的修建,如“车裂”、“腰斩”等残酷的刑罚。正是由于秦朝暴政,才最终导致秦朝灭亡,这是秦亡之根本原因。汉代贾谊在《过秦论》中评价秦始皇:“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以暴虐为天下始。”王莽说:“……秦为亡道,残灭诸侯以为郡县,欲擅天下之利,故二世而亡。”班固也说:“秦始皇即位三十九年,内平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暴骨长城之下,头颅相属于道,不一日而无兵。由是山东之难兴,四方溃而逆秦。”师无疑,其生竟也对此深信无疑,可见秦形象在史书中、在人们心中多已成定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发现自己曾经信仰的原来都有漏洞可寻。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智言开始在社会上、课堂上张扬,暴政亡秦的老论点也“难逃此劫”,在新说中一次次被冲击着,如有好事者提出“秦亡缺兵论”,指出尽管秦始皇发动统一战争时,秦国号称拥有百万雄师,如果至战争结束,部队仍保持此一数字的话,其中50万随屠睢去了平定百越的海南等地;30万逐出匈奴后,就地修建长城;最后仅以余下的20万守土,显然不够,然而史料中却无从查证秦始皇是否征兵以加强军队建设。在秦始皇封禅泰山时所刻的第一块碑上这样写道:“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琅琊碑上写道“皇帝一并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东观碑上也写道“阐并天下,灾害绝息,永偃戎兵”,如果就此推断,可以猜测当时秦始皇所想:诸侯混战给人民带来的“血流于野”的“灾害“已经“绝息”,可以“不用兵革”,可以“永偃戎兵”,就能实现他理想中的“嘉保太平”,而且是永远太平的盛世。……碑文内容好像显示出正是由于他对形势的错误估计,秦朝最终在陈胜、吴广仅以九百人率先反叛的风浪中,因自身的“免疫功能”极差,而迅速灭亡。此“缺兵论”的存在,从种种史实记载中推断,也有一定道理,在“四方云集,天下会应”之时,秦军主力在何方?想那在皇陵工地上督造建陵、官任少府的章邯率领着由犯官罪民拼凑起来的官军,居然首战就打垮了已拥有数万义军的陈胜吴广军队,收回了大片失地,后来又逼得项羽以破釜沉舟的决心与之在巨鹿决战……而章邯兵败之后竟有“章邯一去而秦无人,安得不亡!”的感叹,不是正表明秦朝缺兵之现象吗?
    与暴政亡秦论、缺兵亡秦论共存的还有“六国余孽复辟论”,此论点以陈胜吴广起义是否是农民起义为切入口,列出一系列值得怀疑的历史现象以引起人的思考,例如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大泽乡与目的地渔阳方向的错位;陈胜吴广起义的周密性与计划性,司马迁“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的记录,《陈涉世家》中“当此时,诸郡苦其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涉。”在短时期内形成“四方云集,天下会应”之势等诸多现象让人心生疑问,陈胜吴广起义代表谁的利益?此观点也同样引起我的反思,也是啊,秦始皇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当时是进步的封建制生产关系代替落后的奴隶制生产关系,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由奴隶身份演变为农民身份的天下苍生此时应是拥护秦朝制度的。而秦朝残酷的刑罚受商朝影响,所谓“刑名从商”即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刑罚都不同程度存在其残酷性,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而非秦朝首创。关于赋税沉重,三分之二收成入国库,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的现象,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垦荒面积的增加,人民已经基本可以接受,而秦国也是因此走上富强道路,直至完成统一。至于兵役徭役的繁重,应该不仅仅是秦朝存在这种现象,春秋战国以来,战争连绵不断,百姓苦已久矣,秦朝完成统一结束战事,应为百姓所拥戴,百姓不会再想兴反秦之战事吧?在废分封、立郡县的实施和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中,倒是六国残余势力与利益受到侵害的奴隶主们反秦心思更加迫切,如此推敲过来,暴政或许只是秦亡的引子罢了。
    深思几日,豁然开朗,暴政亡秦也好,缺兵亡秦也罢,正名也好,翻案也罢,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学会将历史还原到当时处境中评说,还历史一个真实的面目,而不是片面拿来为己所用就好。我们学史的最高境界,应该是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与感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服务于当今社会吧!
    作者简介:陈静,山东高唐实验中学教师。聊城市教学能手、骨干教师、高唐课改先进个人;省优质课获奖者;有课例、论文、课件等多次获奖;参编《金四导》系列、《快乐书坊》系列、《初中历史教材全析》等;参研市级课题、省级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